300个工人复工,就需要准备好6只体温枪、10000只口罩、5000双防护手套、300瓶酒精和50桶消毒水。 毫无疑问,在春节后防疫物资尚紧缺的时期,要在短时间内弄起这些物资,对凯德集团(中国)广州大坦沙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郑汉加来说确实太难了。 所幸,荔湾区住建局不到半天就帮忙联系到消毒用品生产厂家,还统一向广药集团购买口罩,解了燃眉之急。 东西备齐工人回不来,项目方又统一安排购买机票、或者给工人补助买车票。到了三月份,工人几乎全部到位,恢复正常施工。 从2月18日广东省住建厅发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通知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房企的复工率已经超过90%。 “按照合同,项目最早一批交楼的时间是今年9月底。我们测算了一下,这次疫情使工期大概滞后了一个月。我们正在赶工,抢回损失,对按时交楼还是有信心的。” 与郑汉加一样,大多数工地在复工之后,都在努力尝试抢回按下“暂停键”的一个月。 不少工地都做足了防疫措施。 一个区重点项目的复工路 “如果发现了疑似或确诊病例,都算是企业责任安全事故!”在政府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中,这句话仿佛被加了粗线,让郑汉加一丝都不敢大意。 大坦沙项目是荔湾区的重点项目,它的复工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而双桥8号是大坦沙岛改造过程中,首个亮相的全新住宅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高峰期工地可能涉及几十个供应商,不过后期就只剩下安装橱柜门窗了,春节放假前就备好了物料。”相较于其他工地遭遇的供应链短缺,大坦沙项目还算幸运。 不过也正因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春节前工地已经拆除了部分供工人住宿的活动板房,原计划是待工人返工后可在工地附近分散租住。 “疫情发生后,考虑到工人复工后可能面临的住宿及资金困难,而且从项目整体防疫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我们决定统一为工人安排食宿,同时每天对居住场所进行两次消毒工作,对部分困难班组还预支了工程款。”他告诉南都记者,原本封闭的饭堂也改成了通风的大棚,不仅座位隔得远,吃饭也要分批。 超过99%的复工率 作为上下游产业链极长的房地产行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停滞,对许多行业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 自从2月18日广东省住建厅发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通知以来,各地在建工地的复工速度就明显加快。 为加速复工,作为房企“老大”,碧桂园采取了不少措施。“3月初工地人手不足,主要是因为大量工人返乡过年,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返工,只回来60%-70%”,广清区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他们专门奔赴疫情轻微地区招聘工人,来缓解劳动力不足。 3月中旬,记者走进碧桂园凤凰城云顶项目工地现场,工程各栋塔楼主结构正在全面进行施工作业。项目在建工地在3月5日开始正式复工复产,项目全体管理人员约26人已全部到岗,目前工人返岗率达87.5%,整个施工生产趋于正常化。 而在广州大力打造的琶洲电商总部,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集聚了十几个在建的工地。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总部大楼,目前也已经全面复工,一片热火朝天。 琶洲电商总部的建设已经全面复工。 根据广州市住建局三月下旬的一份数据,全市建设工地3445个,已复工3420个,复工率99.3%,其中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复工率达100%。返岗施工人数约29.2万人,返岗率约98.1%。87家混凝土生产企业、10家预制构件企业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复工率100%。 复工与防疫,无法置身事外的大考 “这场疫情对每个人、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大考,我们都是考生,无法置身事外,也无法独善其身。”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如此评价疫情带来的影响。 与往年相比,万科2020年的复工整整晚了40天。万科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介绍,二三月份销售减少,回款也减少,疫情还增加了防疫成本、加班费支出,万科直接的防疫成本在5亿以上。 碧桂园2月份销售也有直接影响,销售额同比减少49.97%。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表示,去年一季度供应货值大概有900多亿,因工程延迟今年同期只有510多亿,这对销售端也产生了影响。 不过,伴随国内疫情的基本控制,到了3月底,龙头房企复工情况普遍向好。 华润置地截至3月中下旬,一共393个项目工地,已经复工了378个,除了武汉地区全部复工,复工率在96%;劳务人数大概14万,累计上岗接近13万,复产率92%。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邵晓明介绍,截至3月中旬,该集团216个工地已经96%复工;全集团216个工地所需要的10万个左右劳务岗位,在3月中旬实现96%到位。 同时,多家房企向南都记者反映,虽然各原材料供应厂商已陆续复工投产,但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供应商产能尚未恢复正常水平,导致供应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我们一方面根据施工计划,提前铺排采购计划,降低材料供货期延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拓宽采购渠道,尽量降低原材料供货不及时导致的影响。”碧桂园广清区域相关负责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