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龙江鹤岗魔幻楼市背后:漂泊者和资源枯竭型城市) 零下20摄氏度的鹤岗嘎嘎冷,可从南方溯洄而来的买房客却依旧不少。 “花两万,整套房”,让这座东北最东北的小城闻名全国。一夜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开始关心起鹤岗的房子,“300块钱一平方米”的“白菜价”像是天方夜谭,可一个个成功购房的故事又撩拨着更多人的心。 因为在百度“流浪吧”里发帖,直播自己从老家舟山去鹤岗买房的过程,李海最早进入大众视野。帖子爆火后,很多人将他奉为“精神导师”,揣着平均4万元的买房资金,一路向北,寻找栖身之所。 用一两天看好房、交定金、过户、入住,成为“新鹤岗人”的购房者不在少数,他们口中,“我们买的不是房子,是心灵的港湾。” “外地人疯了吗?”却是更多鹤岗人的疑问。煤炭是血液,驱动这个近百万人口的城市运转,可资源逐渐枯竭,让这里因贫血而乏力。 提起过往的繁盛,很多人开口就是“南有香港,北有鹤岗”,而谈起现如今衰落的现状,任谁都能讲上几句“产业收缩,人口外流”。 一个城市被抛下的速度,超过了人被时间甩下的速度。 可因为这种特殊,这个城市又庇护了一群找寻归宿的外乡人,带着不同的理由和相似的憧憬,跨越千里买房,他们将在异乡度过第一个春节,在5万元买套房背后,感受鹤岗的失意和诗意。 流浪到鹤岗,5万来套房 李海的客厅里,前房主留下一幅十字绣,绣着“家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身为海员的他一月初已经出海了,他的工作节奏是海上半年,休息半年,以前一直租房,这次与以往不同,他有了自己的岸。 定居鹤岗前,李海断断续续看了两年房,发现有很多小城市的一套房都没有大城市一平方米贵。甘肃玉门一套房子只要两三千,可那里几乎是空城,商品房整片废弃;去云南边境地区考察时,他又因为宗族问题折返了。 听船上的同事说鹤岗有万元房,他来到了这座2900公里外的城市。没用几天就在光宇小区买下一套房子,这是十几年前棚户区改造的小区,距市中心不到10公里,他的房子77平方米,有装修,包家具家电,一共花了5.8万元。 ▲光宇小区是鹤岗当地最大的棚改小区之一,A、B两区加起来有77栋楼,外观大抵相似,附近的广场和学校也都比较方便。 李海喜欢北方有暖气屋子,而且这里空气也不错。他还想着,以后能在鹤岗本地找个女孩成家,朋友圈签名都大方写着“找个老婆”,因为自己性格内向,他希望对方说话直接点。 因为他的帖子,“流浪吧”里多了很多“攒钱去买套房子”,“住近点相互照顾一下”的讨论,这个以流浪为名的贴吧原本和买房一说相距甚远,因为这里惯常展示的,是漂泊的生活。 这些四处流浪的人们,有的双亲故去,与家里彻底断了联系,有的欠债跑路,浪迹四方,经常有人发一些在桥洞和水泥管子里过夜的照片。 “房啊房,没有宝盖头,哪来的家?”这些居无定所的人敬佩李海,三五万一套的房子,给了他们希望。于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来到鹤岗。 给李海介绍房源的中介是云鹏地产,因为新闻的发酵,很多外地看房人直奔这里。红旗路上的店面就在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的鹤岗市人民办事中心斜对面,这里算上老板夫妇有4个工作人员。 1月5日是星期天,他们接待了5批外地看房客,有客户一个周末要从宁波到鹤岗打个来回,完成给父母购房的任务,买方卖方都忙成了陀螺。 每个客户来,老板梁云鹏都要到火车站接送,看完房子,晚上还要招待一顿鹤岗小串。以前随性卖房的梁云鹏觉得自己“整出了历史,责任感大了,但也更闹心。” 梁云鹏的电话和微信从早到晚都有人咨询,停不下来,一通咨询电话打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最火的时候他一天接了200通电话。在他眼里,中介给客户看房超过三套还没定下来,就该提高业务能力了,“我们要求精准匹配,推荐的都是最合适的,要的就是不辱使命。” 贴吧名为“流浪的老哥”的用户,原名许康,在拉萨的餐厅工作,这个湖北小伙儿看完李海的帖子后一夜未眠,马上订票,11月时,他耗时3天,跨越4000公里,从拉萨来鹤岗买房。他模仿李海,也图文直播了全过程。 出发前他发文:“人群中,有房没房的人走在一起总是格格不入。人们总有一颗浮躁的心和一双无力的手。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房是中国人的命,也是中国人的宿命。当我看到了鹤岗便宜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将在这片土地上有房了。” 许康同样选择了光宇小区,这里因为价格便宜且有房本,成了“流浪老哥基地”。他的整个看房过程没超过15分钟,就用3万元买下了46平方米的毛坯房。过户完成后,又返回拉萨继续工作。离开时,他告诉梁云鹏,要把装修费挣出来。 可一个月后,许康打电话给梁云鹏,要把刚入手的房子卖掉。“他说买房时借了别人一万多,还不上。” 梁云鹏极力劝阻,“卖了再想买,5万可能都拿不下来。”但还不上债的许康还是执意将房子挂上了网。记者联系许康时,他表示,“没有采访费,不想接受采访。” 有本地老人拒绝外地人来买房,理由是南方墓地也贵,他们觉得外地人是到鹤岗买房当墓地,放骨灰盒。梁云鹏说:“都觉得南方人有钱,其实南方也有穷人,有个广州来的买房人说自己积蓄只有2万块钱。” 也有朋友好奇,问他买房子的人是不是智商都不正常?他无奈,都是正常人,接触的外地买房客越多,他听到的背后故事越多,有离婚的单亲妈妈,不被理解的同性情侣,也有从重男轻女家庭逃出来的小姑娘,内容独特而相似,他形容“有的凄惨美丽,有的难以置信”。 梁云鹏自己总结,买房人分6种,投资的人属于是正常思维,等着房子升值,就像炒股时抄底等反弹;有人像李海那样想找个便宜的房子有个家;也有想夏天来避暑的;还有因为户口有问题,来这里落户的;以及专程为了电梯来买房的和纯粹为了炫耀房本的。 逆势买房人 “你们外地人咋想的,疯了啊?拿我们当北京呢?”李天磊挠着头,凑过来压低声音:“告诉我你们的真实想法,到底看上这儿什么了?” 千里迢迢来买房的疯狂举动,让这个土生土长的鹤岗人无法理解。他家的房子刚卖给一位外地购房人,妻子签协议时,他自己在一旁踱步。 因为棚户区改造,李家一共分到了5套房子,媳妇家也差不多,可即使手握这么多套房子,李天磊都还想着去外地买房,他也不相信这些异乡购房者真会住在鹤岗。 “最狠的时候,我们鹤岗的房子出租都不要房租,给交取暖费就行。”话虽这么说,但是好的房子价格依然不便宜,他年前刚给岳父购置了一套低层房,花了21万,在当地重点高中鹤岗一中附近。 整日在五指山公园南门聊天的老年人们也纳闷,这里房价是便宜,可外地人买回来要卖给谁?“这地方走5里地都见不到一个年轻人,孩子们出去都不回来了,等我们老了死了,这里就是个空城。” 虽然自己因为“要照顾家庭”一直都在本地,但李天磊也坚持,儿子长大以后不能留在鹤岗,要去外地发展,“上完大学就别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