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中共台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6
摘要:10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台山市第十三届委员...

10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台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市委市政府会议厅召开。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和江门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分析我市推进湾区建设工作情况和面临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融入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江门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台山力量。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委书记李惠文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少谋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中共台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

会议指出,两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省委“1+1+9”和江门市委“1+1+5”工作部署,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的火热实践,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高位谋划统筹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互联互通、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惠民措施落地见效,台山已展现出强大生机活力,形成强烈的“虹吸效应”。各镇街、各部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

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朝着一流湾区笃定前行。

一要全面准确领会战略意图,牢牢把握目标方向。要始终把大湾区建设作为牵引带动全局工作的“纲”,充分利用大湾区与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以一以贯之、开拓进取的姿态激发新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肩负新使命,在湾区大舞台上展现出最美的舞姿。

二要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担起使命勇于作为。发挥台山所长,全力打造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科创成果承接转化地、珠西岸重要交通枢纽、大湾区精品宜居城市、港珠澳大桥旅游首站、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海上丝绸路战略支点、侨文化交流互融走廊,力促实现北部产城融合、东南部战略湾区、西南部旅游集散“三大中心”协调发展,奋力在湾区建设中体现台山担当、作出台山贡献。

会议强调,要正视差距、转变作风,补齐干部队伍思想短板。

一要克服妄自菲薄心理,勇当主角。要增强融入大湾区的信心、与发达地区一较高下的勇气,传承“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提升大湾区意识、增强大湾区思维、树立大湾区标准,在大湾区舞台上敢当主角、唱好主旋律。

二要抵制作风漂浮习气,主动作为。各镇街、各部门要切实担起职责、认真履职,尤其是“一把手”,要当好“施工队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使命责任勇于担、问题困难善于解、急难险重敢于扛,用发展显示担当、用效果体现落实。

三要纠正小富即安观念,敢于争先。全市上下必须对标一流城市、对表一流标准,承认落后但是不甘落后、看到差距勇于缩短差距,奋起直追,努力在湾区建设中干出一番大作为。

四要破除墨守成规顽疾,开拓创新。各个部门要观大势、谋大局,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围绕港澳民众、投资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在坚持不碰红线、坚守底线基础上,勇于破解瓶颈、创出经验示范。

中共台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

会议强调,要瞄准重点、抓住关键,开创高质发展崭新局面。

一要构筑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完善战略载体。大广海湾片区,要按照“一核两带三区”布局加速推进,“一核”即构建高端产业核心区, “两带”即东西两个产业带,“三区”即港口物流区、能源发展区、农产加工区;北部工业新城,按照“一轴两带”“一城多园”的思路,打造450平方公里产业资源统筹、产业同兴、民生共享的产城融合中心,打造成集产、学、商、住、研于一体的产业高地。

二要构筑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壮大现代产业。加快推动珠海—江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台山片区落地见效,厚植先进制造业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建设大湾区产业发展新高地。同时,夯实汽车零部件基地、加快新材料产业集聚、持续发展大健康产业、培育高智能制造基地、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大力拓展现代物流业。

三要构筑科创成果承接转化地,强化创新驱动。积极融入科创走廊,建立“广深研发+台山转化”“广深总部+台山基地”新模式,创立两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形成改革样板,创建国家科技支撑创新市、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快推动人才集聚,实施好9大计划及人才安心保障工程。

四要构筑珠西岸重要交通枢纽,推进互联互通。扎实推进“交通大会战”,打造陆海空综合交通体系,高效连通湾区核心城市群,加速我市全方位融入“1小时”交通圈、“轨道上”大湾区、战略性港口群、粤港澳机场网。

五要构筑大湾区精品宜居城市,促进民生互惠。一方面,建设美丽城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区品质、提升圩镇魅力、实施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与竞争力;另方面,推进湾区融通,深化教育合作、强化医养对接、加强社会保障,推动与港澳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局。

六要构筑港珠澳大桥旅游首站,打响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入融创、银河、保利等实力主体,开发特色文化旅游、打造高端滨海旅游、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响滨海休闲、温泉养生、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名气,与港澳联合开发“一程多站”精品线路。

七要构筑优质农产品供应中心,提升群众收益。做特省级鳗鱼现代产业园,做优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做强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加快与港澳地区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对接,创建面向大湾区的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八要构筑海上丝绸路战略支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服务水平,争取广海湾成为自贸拓展区,积极对标先进地区,做好提效降费工作;厚植外贸优势,发挥旅外乡亲作用,助力“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