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香港的强项。香港特区自成立以来成功应对过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1997年至2018年,香港的经济规模增长接近一倍,本地生产总值年均的实质增长率是3.4%,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按港元累计实质增长59.2%。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在2018年位居全球第43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10位,一直维持在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香港的经济成就,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概括。“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意思是:香港是全球第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在《2019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排名第二,是亚洲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在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便利营商排名全球第五,是全球第六大银行中心,以及全球第七大货物贸易实体。 同时,香港的社会事业取得很大的成就。香港的教育事业在亚太地区也保持领先的地位。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位居世界100强大学之列。2008年,香港协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项目。2009年,香港主办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在医疗方面,香港拥有高质素的医疗系统和非常专业的医疗队伍。香港的婴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千分之4下降至2017年的千分之1.6,是全球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4.7岁,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地方之一。 近年来,香港特区积极发展创新科技。除了资讯及通讯科技的旗舰项目数码港外,香港科技园工程在2016年已经全部完工。一些顶尖的创科机构,例如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也陆续落户香港。 香港在基础建设方面一直有大量的投资。除了建成香港迪士尼乐园、亚洲国际博览馆、香港国际机场二号客运大楼和扩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之外,还大力发展连接市区和新市镇的铁路网络,“启德发展计划”兴建新的邮轮码头,“西九文化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污泥处理厂、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当然还有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和口岸人工岛等跨境基建工程。 香港也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也在香港设有代表机构。在专业领域上表现出色的香港居民,更有机会在国家推荐和支持下,竞逐和担任国际组织的重要职位。例如特区政府卫生署原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在2006年11月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担任政府间国际组织最高负责人的中国人。香港警务处前处长曾伟雄先生,近日也获得国家提名竞逐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总干事兼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 回归以来澳门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对于回归后澳门发展取得成就也可以先看两个事例。 事例一,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启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是在2009年6月由中央批准开始建设的,同时,获全国人大授权特区政府在新校区内实施澳门法律和行政体系。新校区于2009年12月20日奠基,2013年11月5日正式启用,新校区面积1.1平方公里,比老校园大20倍,可容纳约一万名学生。新校区的建成,为澳门多方位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优越的校区环境,揭开了“一国两制”澳门教育的新篇章。 事例二,澳门驻军协助救灾。2017年8月23日,澳门遭遇50多年来最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面对严重的灾情,中央政府应澳门特区政府请求,批准驻澳部队于8月25日出动官兵约千人,协助特区政府及市民一起参加灾后重建和恢复秩序工作。经过连续3天3夜的奋斗,驻澳部队圆满完成协助澳门救灾任务。患难之中见真情,驻澳部队官兵不辞劳苦的救助行动,受到了澳门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事实证明,驻澳部队不愧是爱澳亲民的英雄部队,不愧是守护澳门的坚强后盾。 上述事例是回归后澳门发展历程中的两个缩影。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年的喜庆日子。身为澳门居民,我对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所取得的飞跃发展和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尤其与回归前夕的澳门相比,经济衰退、治安不靖,社会人心惶惶的景象早已一去不返,如今的澳门,经济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处处,澳门的发展印证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科学性。 澳门特区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历史性地进行了博彩经营权的分散化改革,结束一百多年来独家专营的局面,加上内地推出的“自由行”政策配合,使得澳门经济自2003年开始取得较快的增长势头。正是在“自由行”等政策的配合下,1999年至2018年,澳门的经济规模增长接近四倍,本地生产总值年均的实质增长率是7.6%,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接近三倍,在全球排名第二,已被国际组织归类为发达经济体。 经济发展除了彻底解决困扰澳门后过渡期的失业问题,使总体失业率从2000年的6.8%的高峰,回落到2018年1.8%,实现了“全民就业”。公共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从2000年至2018年间,澳门特区的公共财政收入实质增加了16倍,而2018年的财政盈余,与2000年相比实质增长323倍,预算开支规模从2000年的129亿澳门元(现值226亿澳门元),扩张至2018年的1,096亿澳门元。公共财政收入改善,使特区政府更有资源和能力去改善民生,提高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水平和住房条件。 在教育方面,从2007/2008学年开始,澳门实施15年制免费教育,並全面改建、扩建、重建中、小、幼校舍,改善教学环境。同时,高等教育也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如前所述,公立的澳门大学2013年进驻设在横琴的新校园,大大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提升大学在区域以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私立的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和圣若瑟大学等,都在澳门回归后积极建设本身的校园,为提升本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奠定基础。其中,澳门科技大学已晋身海峡两岸四地50强大学之列,并设有中药质量研究和月球与行星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澳门特区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投入。在2018年度,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达到180亿澳门元,占全部公共开支22.4%。政府自2005年开始向永久性居民长者发放“敬老金”,自2008年起推行“现金分享”计划,向持有澳门特区居民身份证的人士派发现金补助,今年,每位澳门居民获发现金分享金额为10000澳门元。这项措施对低收入家庭受益最大。澳门特区政府在2008年提出构建双层式社会保障体系,还推出了医疗补贴计划、学生和长者免费医疗、学生享用免费的牛奶或豆奶、水电费补贴计划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