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新会古典家具产业扬帆再远航(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5
摘要:锯齿切割、刨刀打磨,各式精心制作的红木家具从皇室贵族走进寻常百姓家,工匠们的技艺也日臻完善成熟。新会古典家具业的行家坦言,正是郑和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大量花梨、紫檀等家具原料,才促进了明中期

锯齿切割、刨刀打磨,各式精心制作的红木家具从皇室贵族走进寻常百姓家,工匠们的技艺也日臻完善成熟。新会古典家具业的行家坦言,正是郑和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大量花梨、紫檀等家具原料,才促进了明中期以后直至整个清代红木家具的发展,并将中国古代家具数千年的历史推向顶峰。

清朝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最先开放通商口岸的地区之一,西方的文化思潮和艺术元素迅速涌入岭南,作为惯饮“头啖汤”的广东人,自然率先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广东的古典家具工匠们也将这些大洋彼岸的新鲜血液融入自己的创作,在“京作”“苏作”的基础上,中西兼容,南北并蓄,古今通融,将宋元文化、宫廷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以新会为代表的“广作”古典家具文化,开“广作”一派之先河。

“广作”在红木家具三大流派中独树一帜。新会古典家具,作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晶,因此成为“广作”古典家具最早商业化运作的发源地,载入史册,繁荣至今。

行业之兴 镌刻在榫卯之间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古典家具的复兴里,新会红木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古典家具的复兴历程,新会古典家具城董事长袁秋耘由衷地说。

复兴之路,艰险万重。新会红木人从不轻易言弃。新会古典家具的能工巧匠们不但继承了宋代以来的优良传统,更令红木在明代成为新会古典家具制作舞台上最耀眼的主角、最闪亮的明星。这种无需刻意上漆着色便能尽情展露木料本身色泽与纹理的上佳木材,让新会匠人对它情有独钟,制作工艺要求也愈加精益求精。

因为木材名贵,新会匠人制作时更倾注心血。“广作”家具多造型厚重,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同一种木料制成;装饰花纹雕刻深峻,刀法圆熟、严谨准确、线条秀丽;严丝合缝又不着痕迹,不用一钉,榫卯结构的运用达到了顶峰。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李渔游历新会后说:“市廛所列之器,半属花梨、紫檀,制法之佳,可谓穷工极巧。”

到了清雍正、乾隆以后,达官显贵追逐奢华之风日盛,开始崇尚丰满凝重、富丽堂皇的风格,而“广作”家具豪华繁缛、极尽奢华,正迎合了皇家的口味。各种象征富贵吉祥、如意平安的纹饰,在匠人的精巧凿刻下,活灵活现地跃然红木之上,一刻一凿之际,定格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匠人们把对艺术的理解,对世间万象的感悟,于挥洒自如间,尽情展现在家具的造型当中,家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古典家具市场的复兴,那些秉承明清家具制作工艺的匠人,慢慢从供销社、木器社脱离出来,走入企业,中国古典家具商业发源地——新会,也因此复苏,蜚声海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会红木人凭借其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走街串巷,开启民间明清家具的收购之路。他们一路北上,从广东到福建、浙江、上海、北京……新会红木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旧家具被收购回来,再修复打磨,将焕然一新的古典家具重新焕发青春,继而销售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地,为新会古典家具的兴起积累了“第一桶金”。

在收购——修复——再销售的过程中,古典家具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资金的积累和销售量的增加,新会红木人从收购转向制作,新会古典家具产业由此复苏并逐渐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新会修得一身本领的匠人,纷纷到全国各地建厂创业,带动全国古典家具行业的复兴,新会成了中国古典家具名副其实的复兴基地。臻珑阁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炳祺一家三代都是木匠,其家族在改革开放后,便开始了他们的古典家具制作之路。李炳祺说:“当时的古典家具以国内买家为主,不少国人在那个时候已经逐渐意识到古典家具的价值。”

新会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华侨文化深深植入新会人的骨髓。曾几何时,新会古典家具如新会陈皮一般,也是海外华侨寄托乡思家愁的重要载体。

在古典家具复兴之初,新会红木人身体力行,唤醒了人们对古典家具的热爱——可以说,新会红木人引领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复兴之路。在古典家具的一榫一卯之间,新会匠人将藏于心中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感受,深深地镌刻于古典家具其中,托物言志……

行业之最 “四个最”是新会红木发展的注脚

新会,作为古典家具三大流派之一的“广作”重要发源地、中国传统古典家具重要产区,新会工匠继承了明清家具中“广作”艺术传统及精巧工艺手法,糅合了华侨文化和西方文化,其作品堪称“东西方美学交融的结晶”。

家具之都,继往开来。随着古典家具的复兴,新会古典家具企业创新思路,在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黄花梨等珍贵硬木仿制明清古家具之余,大量汲取洋家具工艺之长,以现代化机器和电脑辅助传统榫卯结构和雕花的工艺,使红木仿古家具在完好保存明清古典家具独特韵味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提升古典家具的生产速度和研发水平。

目前,新会拥有全国最大的古典家具专业市场和国内最大的单体古典家具展销商城,建成了十里古典家具长廊,并以此为基础组成方圆20公里的古典家具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新会区现有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经营数百家,产品远销国内京、津、沪、穗等大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会区创下县级行政区全国古典家具的“四个最”:全国古典家具生产经营厂企门店最多,达4000多家;全国古典家具“五属八类”的红木原料品种最齐全;古典家具京作、苏作、广作并存发展,品种最多;广作古典家具产销地域最广、最多。

从“无中生有”到“异军突起”,新会一代代红木人身体力行,引领着新会这个“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的复兴。作为“广作”最早商业化运作的发源地,新会在200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称号;2013年,新会大泽镇摘得“中国木材与古典家具专业镇”称号……如今,新会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主要产地,汇聚了全国各地投资者和能工巧匠,共同传承古典家具文化。

2018年10月1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广东新会赛区选拔赛在新会区落下帷幕,近百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最终,黄华祯等10人获评为“广东省家具行业技术能手”“新会区传统家具十大杰出工匠”和“工匠之星”。这是新会区举办的首场“国字号”家具制作技能大赛,赛事规格高,评选过程严谨。事隔一年,“国字号”大赛再次落户新会区——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家具雕刻职业技能竞赛即将开赛。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