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线队伍的大哥普遍会在对线期过后找到更好的机会杀人推塔,这种找机会给予对手重创的能力绝对是选手的第一品质。尤其是中路一塔,几乎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打架说的不是无脑打无脑送,这需要选手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交流。在我看来吃了最多资源的大哥前期如果只会在野怪上滚雪球那这个大哥某种意义上一定是失败的,你可以说某个大哥需要一定的关键装备钻野区发育,但是现在都已经9102年了,过了对线期前期不血劣还是3个大哥占三条线猛刷指望两个4级的酱油带节奏的队伍完全可以说是不合理的。 这里重点提一下上帝队,OG在对线期过后会像是田忌赛马一般放弃一条边路对线优势让Jerax去补,而去重点关照其他两路,并且在dota世界辅助位的Jerax也时常会对对方的上等马造成重创。这点我会在以后出的视频中提及。 四. 交流与配合 说这点之前先提些题外话,NBA球星史蒂芬库里左手手腕上的纹身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处纹身。“TCC 30”,30是他的球衣号码,而TCC则为篮球教练 Bob McKillop的座右铭 "Trust, Commitment and Care"(信任,献身,关怀)的缩写,而这三点恰恰是与队友建立羁绊,形成默契的基础。如果抛开荣誉,金钱不谈,那么这种团队游戏最珍贵的收获一定是友情,最开心的时刻一定也是与队友心照不宣的配合那一刻。 我认为交流配合几乎是团队的龙骨,没有交流和配合一切都是空谈。笔者几乎把大部分淘汰赛比赛都翻烂,看到的输家最大缺陷就是交流与配合。 这里简单举个例子,VG这波下路5人开雾接团,在有足够的时间交流的情况下土猫先手一脚将飞机踢到了TS脸上,而TS那时还在T飞机没被踢的位置,潮汐准备跳后排大也被踢到脸上的飞机开R断跳,Lion这时还在后面赶路。至此团战溃败。这是一场有足够时间交流却完全没有配合的团战。这也只是许多例子中的一个而已。 选手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在交流的基础上的。过去的职业选手许多已经纷纷选择直播,直播中也能看出那一代选手许多都已经习惯了比赛中一直和队友沟通,频率和详细程度有些甚至都到了被网友都戏称为有些“烦人”的地步。从这当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出过去的黄金一代鼎盛的原因之一。 五. 游戏理解与学习创新 这是中国队伍长久以来被诟病的一点,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英雄池浅,套路少。我觉得按理说中国选手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应该是不少于国外选手的,那么为什么会一直有这样的问题呢?可以说不同的英雄都有着自己的打法与思路,熟悉更多的英雄就意味着更了解这个游戏,而国内职业圈似乎把这些天梯上不了分的英雄全都当做异类排斥,中国队再也没有那种前两手非ban即选的绝活,前两手只能像是应付着的随便点两个酱油或者一个功能3 ,这样的BP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这里笔者还要说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跳出舒适圈,何为舒适圈,为何要跳出舒适圈呢?借用网上看到的解释:舒适圈是让你感到熟悉,安全,舒适,自在的生活和工作的圈子。要跳出这个圈子就意味着打破这份宁静,战胜内心的恐惧,去面向一个陌生,未知的环境。RNG在赛程刚开始时还在用“冷门”的小黑体系,但是输掉一局后就完全放弃。李逵在今年的变阵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队内公认大腿马桶哥被fire,招入w33征战Ti9。这样的变阵可谓是让他们一开始吃尽苦头,小组赛仅有6分,全组倒数第三,面临败者组BO1一局回家的绝境,他们觉醒了,最终的成绩大家也都看到。不以成败轮英雄,李逵所做的选择至少是有勇气的选择,不甘落后的选择,值得尊重的选择,这里引用Kuroky采访中的一段话: 在那(踢掉马桶哥)之后可能有一个月的时间我都很失落,但是讽刺的是,做出这个决定的人也是我。但是归根结底,作为一个队长和领袖,让队伍走上正轨是我的责任,因为我的队员们都信任着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用w33代替Matu,并不是说我们为了换来一个更好的选手,这不是事实。准确的说Matu是这一系列事情的受害者吧,因为我必须做出一些改变,现在就做。 好像有些扯远了,最受多插一句可能过于带感情的话,中国的职业环境已经比从前好了太多,职业选手们吃着菠菜打着假赛就能挣大钱,职业环境乃至社会环境在逐渐的缺少求胜心甚至底线。我认为职业选手一定是比我这个局外人懂更多的,这样一想种种问题或许归结到最后都只是俱乐部或者选手本身的不求上进甚至自甘堕落。如果是这样那么其实一切都好理解,对我来说我会永远粉那些能让我为之一振的队伍,那些能让我找到对这个游戏最原始的热爱的队伍。 Ti9国际邀请赛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