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也使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初步建成。围绕原始创新和药物研发链条的不同阶段,新药创制专项布局建设了一系列技术平台。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药创制专项资助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1项,吸引和集聚了大批国内外优秀高级人才。
在新药创制专项牵引带动下,我国医药创新投入持续上升,有效带动了地方财政、企业及社会投入,推动我国医药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2018年全年,医药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40亿元,同比增长1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64.5亿元,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7%,高于工业整体增速3.5个百分点,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
目前,我国百亿元规模药企数量由专项实施前的2家增至17家。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逐步形成了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新药创制专项实施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收官在即,下一步如何发展?“新药创制专项将认真思考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新定位和新任务,开展后续战略研究。”陈凯先院士表示,未来将加强多学科、多种技术方法交汇融合,主动对接科技前沿新突破,开拓新药研究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最终为满足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的药品需求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