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禾子
听豆瓣FM就像是在沙滩上捡贝壳,“不知道下一次哈腰时捡到的是怎样的贝壳,有一种期待的喜悦。”
王朋依然记得自身大学时天天戴着耳机听豆瓣FM的场景。2014年大二,他从吉他社学长那处知道了这款运用,从此掀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音乐审美正逐步养成的年齿,他在这里认识了鲍勃·迪伦、披头士、平克·弗洛伊德等等一批国外老牌乐队与音乐人。
和王朋一样最早从豆瓣FM吸取音乐养分的人不在少数,刘晨也是此中之一。她形容用豆瓣FM就像是在沙岸上捡贝壳,“不晓得下一次弯腰时捡到的是怎样的贝壳,有一种等候的喜悦。”
惋惜的是,何等一款承载了无数人情怀的使用其后寂静了至关长一段年华。2015年国度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Internet音乐效力商中断未经授权撒播音乐作品的机密》,从这条被人们喻为“史上最严”的版权令入手下手,海外在线音乐平台阅历了洗练的版权铲除进程,始终到近日。
“小而美”的豆瓣FM终归不敌有着丰硕财力作撑持的其他几家平台,堕入发展瓶颈。王朋在他大三升大四的阿谁暑假,决定告辞豆瓣FM投奔了网易云音乐的怀抱。
四年过去,当他获悉豆瓣FM又重新“复活”的时候满是感慨,在也曾风气往复切换几个音乐App听歌的现在,他很乐意再归去重温下开头的回顾回头。刚好碰到网易云音乐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事宜,他感应仿佛履历了“一个循环”。
对于豆瓣FM来讲,排汇像王朋多么的老用户并不困难,尤其是在取得本钱和版权的加持之后。今年2月20日,继豆瓣音乐和版权平台V.Fine Music合着重组设立DNV音乐总体后,豆瓣FM宣布已获得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挚信本钱的策略投资。在向外界释放的信息中,豆瓣FM闪现会与TME杀青版权单干。
这些在两年从前照旧不敢想的事情。2017年豆瓣宣布海外IPO方案,开创人阿北发内部信宣布将进行营业调处,豆瓣FM以致一度传出被砍的消息。
7月1日,豆瓣FM兑现光华上线了6.0版本。摆在它劈面的,是老用户的守候和新用户的检修,以及更紧要的:别再倒下。
豆瓣FM 6.0新版本,界面设计等均有较大扭转,增加了编辑引荐板块
互联网产品届的“艺术电影”
“别再倒下”是全部老粉对豆瓣FM的一路希冀。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音乐流传媒之一,豆瓣FM仰仗技术手段、设计优势与豆瓣的用户基础,几近从上线起就获得了良多用户。技术是它最大的上风,曾有人对照过当时豆瓣FM、网易云音乐与虾米音乐这几家比较受小众音乐喜好者欢迎平台的算法引荐机制,人们普及以为豆瓣FM的引荐是最好的,虾米音乐次之,网易云音乐第三。
由于更懂用户,且有着优异的音乐品尝,豆瓣FM比起一般的民众音乐平台,用户粘性也更高。
这种现象异样反映在早期的虾米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相较那会酷狗音乐、QQ音乐等以音乐播放器为主的音乐平台,它们更重视社区气氛的构筑(无论是经过外交照样经由过程产品细节等等方式),因而也吸引了一批专业用户。
有人曾分析豆瓣FM这类产品的运营逻辑。知乎一名简介为商汤科技产品总监的用户@忘象Van将此类使用比作是“拍艺术片子”:
不是每个导演拍的片子均可以在天下院线上映。有人拍一些投入不大、肯定不会大卖,但可以充沛体现自身水平的文艺片、小影戏,投向各类“独立电影节”,而后再探求时机。同样,不是每个PM做的产品都能走向纳斯达克……对于这类“小而美”的产品来讲,他们的“业务”多是不成功的,但“产品”却令人心中的形象深刻。
所以在大部分人都忙着抢快钱割韭菜的时候,像豆瓣FM多么坚持做本身真正爱戴产品的团队显得越发难能名贵。
版权库并未完全打通
无非,与其说“别再倒下”是一种企望,不如说代表了一种担心。
TME的投资更多是出于策略结构考量,其实不能代表豆瓣FM现在运营得有多好。对于新用户来讲,豆瓣FM完全是一个新产品,被接受需要时日;并且现阶段豆瓣FM并没有展现出一个体味的变现形式,此前DNV音乐个人CEO唐子御在采访中也显现,“目前半年到一年豆瓣FM的进行重点并非以盈余为导向,而是打根基为先,用优良内容排汇与留住老用户,尔后尽量增长新用户。”
以是,豆瓣FM在短工夫内重回海外音乐流媒体第一梯队可能性基本为零。
在网易云音乐下架30天之际上线豆瓣FM大更新版本,TME的意图也很显着。众所周知,网易云音乐始终以来吸收用户的筹码之一便是共性引荐,其运用内的“私人FM”效用对标的实践等于豆瓣FM。并且两者用户群中不翦灭有相当一一小块love小众音乐的用户是重合的,因而岂论是死守照样指数用户,TME但凡想借豆瓣FM来对立网易云音乐(这二者但凡TME相对弱势的)。
但豆瓣FM的隐忧在于,它或者能在短年华内获得TME资金和版权的两重赞成,可如果它的亏损伎俩不绝得不到提高的话,久而久之对TME来说未必不是一个纠纷。
此外,PingWest品玩也视察到,TME和豆瓣FM的版权库并非已经完全打通。譬如TME拥有独家版权且在平台有着不错播放表现的台湾乐团苏打绿,仍有相当一部份歌曲未在豆瓣FM上线。
苏打绿2007年专辑《无与伦比的美好》中,10首歌中有8首未在豆瓣FM上线,一样的环境还存在于他们曾获金曲奖最好国语专辑奖的专辑《冬·未了》等(图左为QQ音乐,图右为豆瓣FM)
“非主流”的电台类流传媒
豆瓣FM面对的最大题目,概略还在于它的产品模式。它可能是援助的,也多是致命的。
当下音乐流媒体主要有两种产品模式,一种是“点播类(On Demand)”流传媒,代表有QQ音乐、网易云音乐、Spotify、Apple Music等,特点是用户可以遵照自身的喜好搜寻歌曲与艺人,可理解为在线MP3;另外一种则是“电台类(Radio)”流媒体,代表有豆瓣FM、Pandora等,特点是用户不能决意自己收听的音乐内容,可理解为在线播送。
尽管,这两者的要地并非完全分白的,通常在一个App中会同时都包罗两种内容,只是此中一种占主导位子。譬喻网易云音乐会有私人FM效用,Spotify推出过电台产品,而Pandora也推出过点播产品Pandora Premium,豆瓣FM现在也有歌曲/艺人征采遵命。
目前豆瓣FM的征采服从仅限于网页端
不论是产品定位仍是吃亏模式,点播类流传媒和电台类流媒体都有很大区分。
起首点播类流媒体是内容驱动型产品,这也是为何QQ音乐、Spotify等会往往遭到唱片公司等版权全部者的牵制;电台类流传媒则是技术手段驱动型产品,它更多照看的是举荐的歌曲用户能否爱听,一致国家对电台类流媒体的版权批准划定规矩也不尽相同,好比Pandora在美国就不需要与各厂牌与艺人谈版权互助,只要要收尾将版税交给唱片协会便可(这在目前的中国就没办法完成)。
这类产品定位上的差别也直接造成为了二者盈余形式的一致。点播类流媒体的首要收入仍是收取用户订阅用度(就像通常的互联网公司那样),电台类流传媒则是推行(想想激进电台是怎么样红利的)。
与国外情况差别的是,国外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电台类流媒体。以Pandora为例,它早在2011年向SEC提交S–1文件时,注册用户数已到达8000万,但此时Spotify的用户数还不到2000万,Apple Music则都没上线。
的确点播类流传媒与电台类流媒体代表了两种差别的音乐倾听方式,并不具备好欠好差别,仅仅是用户使用民俗的差异。不过,从进行的表现来看,现阶段不管是在国际照样国外,据有干流的仍然是点播类流媒体(近几年Pandora的发展也遭逢了很有问题危殆)。
这不一定程度也和现在互联网社交的进行有关,人们越来越托咐于在圈子里获得共鸣和认同。Spotify的创始人Daniel Ek就认为,电台流传媒并非人们发现新音乐的最常用与最有用的方式——在现实中,大多半人往往是通过朋友的保举和分享接触到新的歌手和歌曲。从Spotify流行起来的歌单文化也能注明这一点。
豆瓣FM现在的目的是制作“海外最完全、轻量与简练的音乐流传媒”,这无疑也是一次电台类流媒体在海外的实行。从产品上看,豆瓣FM的用户体验曾经比Pandora好许多了,再往后就看它若何赢利了。
今年也曾是豆瓣FM走过的第十年,尽管将来仍不甚明朗,但依然想对豆瓣FM说一声“加油”,事实它代表了一种商业逻辑没法注解的物质。
(function(){ var ad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adScript.src = '//d1.sina.com.cn/litong/zhitou/sinaads/demo/wenjing8/js/yl_left_hzh_20171020.js';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adScrip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