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金春林也直言,我国目前在推进工作中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必须填补地区间差异。除了医疗水平悬殊,各医疗机构从信息化建设到医生的病历书写规范都不相同,若无法保证同质化治疗,如何正确诊断?另外一些新技术药品的应用并非各地都有,这就需要细则的充分补充;第二,医患间的互信与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也需继续加强。新模式会倒逼医院主动降低成本,也就是从数量付费转向质量付费,但是否会从过度医疗走向另一极端——过少医疗呢?如遇到多并发症、疑难危重症等情况,医生还愿意、还敢开大处方、用大材料、做大检查吗?”在他看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将客观使医疗机构从外延性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戴上了“枷锁”再跳舞,必然需要重新审视内部管理制度,让医疗与医保的考核机制联动起来。
“我们必须清楚,无论哪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金春林建议,为防止因控制成本而导致新技术、药品研发与应用的停滞,卫生技术评估也亟待尽快引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工作,让一批真正效果好、成本低或医疗总费用低的新技术加速进入临床,“改革的核心在于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模式势必将为处于深水期的新医改带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