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上海在发展事业时所表现出的低调。这让我想到东海大桥的建设。东海大桥是洋山深水港的重点配套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桥梁建设首次成功跨出外海,为此后相继开展的杭州湾、青岛湾、港珠澳等跨海大桥的建设“铺了路”。但要知道这些“首创”也意味着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桥梁建设规范标准可供参考。所以当时日本人认为这座桥需要6年时间完工。但我们中国人最后用了多久呢?如果细算的话,工期仅为两年零11个月。如此快的建造速度,全世界绝无仅有。但在上海,似乎大家都觉得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工程。直到后来我留心了一些报道,才对这一了不起的建设项目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东海大桥设计光前期工作就准备了7,8年,就连细化图纸一项也花费了2-3年。而且因为建设工期紧张,施工人员往往要在距海岸18公里的钢平台上住上两个星期,然后才能回家2天。平时要联系家人就只能用工地配备的公用手机,每个人还规定好限额。不得不说,凭借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 第三我认为是上海对于细节的尊重。上海人有句话叫“螺蛳壳里建道场”。以前就听说,上海人哪怕住在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各种家具摆设也要一应俱全,整体来看又绝无杂乱无章之感。这反映出上海人对细腻精致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也在他们的城市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上海一直致力于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从“五违四必”,水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到地下空间和各类管线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再到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理等,都是上海在为实现舒适宜居所做的努力。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您在上海这些年对浦东感触最深的地方,您准备说什么? 李斌:浦东就像新上海的心脏,在这里人才、资本、资讯快速流动、交换、创造,一刻不停地给上海输送着新鲜血液。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闫明清 王茜 上海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