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品质,可靠耐久技术,针对连接件的“松锈漏”故障防止,提出稳定摩擦系数(0.08~0.14)概念,改善紧固件质量稳定性,并系统研究防松技术,在驱动桥、发动机、整车上制定新装配工艺,开发多种气相防锈材料及配套的防锈包装。 在能力建设上,以轻量化试验室为依托,重点开展金属领域、复合材料领域和连接领域的试验室建设工作,其中金属领域重点建设元素分析、金相检验、硬度力学、无损检测、材料疲劳、金属材料工艺验证等试验室,提高工艺失效判定精准度和尺寸专业品标达成率等,实现策划、设计与生产汽车紧固件的互联互通。 加工工艺对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影响螺栓性能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点: ⑴材料化学成分、夹杂物、微观金相组织、脱碳增碳情况、富磷层; ⑵加工工艺; ⑶保证载荷; 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韧性; ⑸硬度(心部、表面及特殊要求位置); ⑹螺纹牙尖形状、尺寸及形位公差; ⑺光杆部形状尺寸; ⑻头下支撑面倒角、倾角,支撑面内、外径及形位公差; ⑼头杆过度形状尺寸、收尾螺纹形状尺寸、螺杆端部形状; ⑽头部对边及对角宽度,扳拧高度(驱动尺寸); ⑾头部坚固性; ⑿防松性能; ⒀表面保护防腐性能; ⒁摩擦系数; ⒂疲劳强度; ⒃制造缺陷;如裂纹等; ⒄其他特殊性能要求如耐高温、低温性能。 汽车高强度螺栓的疲劳寿命一直是受到重视的问题,数据表明螺栓的失效绝大多数是由于疲劳破坏引起的,且疲劳破坏时螺栓几乎无征兆,因此重大事故很容易在产生疲劳破坏时发生。 热处理能够优化紧固件材料性能,使其疲劳强度提高,针对高强度螺栓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通过热处理提高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更显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