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光明网专论】70年外交实践的辉煌成就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3
摘要:在多边外交中,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以及东亚峰会等地区性多边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气派和风格,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阶段,如今更是开始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可以说,新中国外交前30年主要是为了保障安全、巩固独立;之后的阶段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回首新中国外交的历程和成就,可以认清我们从哪里来,明确我们往哪里去,并满怀信心迎接未来。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为了破旧立新,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新型外交。这个时期的外交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

  第一,实现和巩固国家独立和外交自主。新中国成立后,继承的是屈辱的外交遗产,国际上面临的是不能平等待我之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目标,并明确表示,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面对屈辱的外交遗产,新中国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彻底清除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各项特权,割断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联系、实现了真正的独立。为维护独立和主权,提出“谈判建交”的原则,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之际,中国已经与超过110个国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维护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为了巩固独立,保障安全,新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政策,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础上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政权的不承认、“遏制”和封锁,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以及台湾海峡与美国的侵略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击退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维护了新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凭借其大国地位企图染指中国主权,威胁中国安全。面对苏联的压力,毛泽东指出,“若谈主权问题,半个指头都不成”,坚决反对苏联把中国纳入到苏联的全球战略中,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三,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改善了中国周边环境。中国幅员辽阔,边界长达4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苏联解体前为 12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大部分是西方殖民侵略的受害者,与中国之间存在边界分歧。新中国确立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为目的,以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于1960年首先与缅甸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

  第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化解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开启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新历程。中国积极支持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向其中的不少国家提供了支持和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上给予中国积极支持,如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斗争。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中的76张赞同票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外交最坚实的基础。

  第五,创建了新型外交队伍和外交机制。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依靠旧政府的一套人员办外交,而是根据“另起炉灶”原则,建立起了一支由建国以前原中央外事组干部、军队干部以及文科大学毕业生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造就了一支政治可靠、忠于职守、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新型外交队伍,这只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队伍,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成就

  1978年,中国国内工作中心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外交工作的任务也主要转变为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前30年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外交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第一,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改善了国际安全环境。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美国拉开距离,缓和与苏联的关系,最终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

  面对冷战结束的冲击,中国坚定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在国际上不扛大旗、不当头,最终打破了西方制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国内稳定。

  第二,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将政治上的友好互信同经济上的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政促经,政经结合;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谋求共同发展,使经济关系成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基础。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及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加入其中。经过长达15年努力,中国终于于2001年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为改革开放注入活力。

  第三,参与多边外交,贡献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外开放开启了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截止2008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和负责任的大国。

  在多边外交中,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以及东亚峰会等地区性多边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推动成立上合组织、主持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逐步扭转了被动参加多边外交的模式,成为多边外交机制的主动参与者、倡导者乃至主导者,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