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能源互联网的中国兴衰史(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2
摘要: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了“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中国倡议。这一下算是把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互联网上头把交椅的位置个做实了。作为全球能源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了“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中国倡议。这一下算是把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互联网上头把交椅的位置个做实了。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创始人,刘振亚可以说是为了这个目标不辞辛劳。单2015年,刘振亚参加的会议包括但不限于: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商业与气候峰会

2.芝加哥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美技术装备研讨会

3.巴黎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工商专题论坛

4.柏林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

5.苏州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这些会议上,刘振亚的演讲主题只有一个:全球能源互联网。

什么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是全球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际上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这不是我的定义,是刘振亚一次次在宣传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时候反复提及的概念。而在刘振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线图中,第一步是国内电网互联,第二步是跨国电网互联,第三步是全球电网互联。

再看看上面这张图。懂了么?刘振亚的思路就是把特高压建设到全世界。从全国一张网,到全世界一张网。刘振亚想了别人不敢想的事情,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事情。可惜,时间不允许刘振亚再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也不得而知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成。看起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也是清洁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开发。但是和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全球能源互联网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发—输—配—用”电力系统之下。真正的能源互联网打破了线性的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一个点。其实里夫金的下一本书《零边际成本社会》很好的解答了这一问题。风光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其边际成本可以无限趋近于0。而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体系中,根本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北非有清洁能源光伏,欧洲有电力需求。

建设一条特高压把北非的光伏发电输送到欧洲,就可以满足欧洲的电力需求了。这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逻辑。但是成本呢?经济效益呢?价格低廉、稳定供给、清洁环保是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的终极追求,也是能源“不可能三角”:你无法同时满足三点。一般的政府决策或者企业战略,都是努力满足两点,尽量平衡第三点。到了全球能源互联网这里,我们只看到了清洁环保;国家电网以中国特高压的成功来承诺稳定供给,但这是个未知数。至于价格低廉,完全被忽略了。

沉寂繁华落尽是平淡。

失去了强企业家的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战略上都放慢了脚步,“把特高压建到全世界”这样超前的意识自然是无法继续推进下去。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

“以电代煤”的战略开始执行。在特高压步伐放缓的时候,这给了电网公司一针强心剂。舒印彪牢牢抓住了“再电气化”这一点,并将其上升到了新一轮能源革命路径的高度。在舒印彪对于能源互联网的阐述和解释里,特高压、全球,都不再是核心观点。

“新一代电力系统”成为舒印彪时代国家电网公司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比,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设备基础、运行特征、控制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特征。

如果说现在看起来舒印彪的能源互联网战略放弃了有些“不切实际”的全球特高压网络,但本质还是电网企业的能源互联网;那么国家电网公司新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则更让人迷惑。前面已经说过,“互联网+”的战略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那么国家电网公司有所动作似乎不难理解。不过同样是前文提到的,“互联网+”的能源互联网思路可是被国家电网公司的“议题劫持”给战胜了的。国家电网公司祭出“互联网+”工具更多是为了在电改大背景下,与发电企业、售电公司来抢夺用户侧市场。能源互联网本身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的地位与重要性已经迅速地发生了变化。到了寇伟时代,“三型两网”的企业转型搞得轰轰烈烈。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了要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口号。

从全球能源互联网到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对于能源互联网的看法、观点、作用与重要性都悄然发生着改变。最开始,能源互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必须抢占的概念制高点,是特高压战略进一步前进与发展的推手。渐渐地,国家电网公司的任务、使命、工作优先级都悄然发生了改变。当电改开启、守护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时候,能源互联网就从“输出”变成了“辅助”。

一个能源互联网,各自表述严格的说这个表达并不准确。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会去表述能源互联网了。准确地说,现在各家企业都在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大道上纵情奔驰着。还是让我们先看电网公司吧。毛伟明上任之后,坊间一度传言国家电网公司的那些互联网转型举措都会成为“禁忌”。

在毛伟明也提出要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之后,很多人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能源互联网还在。4月,国网召开了两次“新基建”会议。

第一次有关能源互联网的内容不多,只提到了要“加快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进5G示范应用,建设运营好大数据中心。”第二次会议的内容更加明确,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看得出来,毛伟明的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与寇伟的思路没有本质的差别:还是推进平台运营,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增值变现和商业模式创新。国家电网公司的能源互联网故事到这里也说的差不多了。

但中国的能源互联网故事却并未结束。提出“泛能”概念的新奥并没有能搭上中国能源互联网概念最火爆时期的快车。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是新奥错失了机会还是根本没打算搭车。现在,有了售电业务的新奥泛能服务集合了冷、热、气、电,可以说是标准的综合能源了。现在的新奥,在全国各地扩展项目。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