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配套措施,文化产业梯队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以规模以上企业培育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目前,一批文化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区正在加快推进。 今年,海门有謇公湖科创中心、现代道具产业创意创业中心等10个项目被列为南通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超70亿元。第一季度,海门市级以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开工率100%,实际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率25.5%。 启东:文化加商业 打造新名片 本报讯 (记者黄海)近年来,启东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刻挖掘沙地文化的历史精髓,不断丰富江海文化的时代内涵,演绎了文化与经济同台共舞的好戏。 位于吕四的仙渔小镇建有商业街、美食街、步行街、观海平台、29栋功能建筑,主要以海洋餐饮为主体、渔港风情为主线,构建融入各地方特色及国际品牌餐饮。品牌体验馆,占地5500平方米,展馆以“千年古镇、吕四渔业”为核心,串联起吕四的历史渊源、渔港的变迁和渔港的建设发展前景。 明清文化产业园位于启东市城区,是江苏省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以明清古建的异地迁建、保护、展示、促进文化加商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 引人注目的恒大文化旅游城总占地面积1300亩,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该项目去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完工。主要建设欧式城堡酒店、婚礼庄园、会展中心、博物馆、童话大街等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着力打造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滨海文化旅游胜地。 崇川:文化搭台 旅游唱戏 本报讯 (记者仇禅慧)文化、旅游作为改善民生的“幸福产业”,是持续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内容。 去年,崇川区以濠滨新天地、艺东方、运河新型合作农场、花鸟园等重点文旅项目为基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旅发展,总投资近18亿元。今年,崇川区持续加大重大文旅项目招商力度,理顺项目落地决策机制,全面推进项目招引工作,打造市区文旅产业新格局。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崇川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崇川加强文旅项目规划,合理优化布局文旅产业,崇川正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文化产业空间新格局。 位于中南谷的造物天地是一个南通传统民间艺术及新兴艺术结合的文化项目。该项目将“非遗文化”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着力打造一个集体验、教学、零售于一体的文化艺术集中区。 港闸:以动漫产业为突破点 本报讯 (记者任溢斌)港闸围绕建设“文化强区”这一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转型中借助互联网+、网络技术与行业聚合裂变的趋势,加速搭平台、聚资源,倾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名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安排4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经费,设立8000万元唐闸老镇文化旅游开发引导资金。 动漫产业是港闸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点。除享受市级相关政策扶持外,港闸区对自带重大动漫游戏原创题材作品(项目)入驻园区、原创动漫产品在3家省级电视台播出或在央视播出的,都给予一定数额补贴,此外还在企业评级、参展、获奖和著作权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近年来,港闸区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为辖区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涌现出“欢乐五水汇”等一大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南通开发区:“文化+”培育发展新动力 本报讯 (记者袁晓婕 陈可 实习生顾婧)3月底,南通开发区出台《南通开发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实施细则》、《南通开发区文艺精品生产创作扶持奖励办法》,为文化产业发展送上又一份“政策大礼包”。 南通开发区牢牢锁定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化+”领域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壮大。南通开发区深入实施培大扶强工程,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影响全局、有话语权的行业排头兵。与此同时不断整合文化、创意、科技等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 本版配图:5月23日,2019中国海安523文化艺术节开幕,长三角经典民歌联唱、江浙沪皖经典民间舞蹈会串、海安民俗风情巡游表演、文创产品展和百名画家作品展销等活动精彩纷呈。 许丛军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