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龚丹)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我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7日,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92亿元,占GDP比重达5.07%,正式迈入南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行列。 近年来,我市明确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重点产业项目、做强重点文化企业、培育重点产业园区、振兴历史经典产业、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扩大文化对外贸易等9项重点任务,打造了狼山文化产业集聚区、淘宝文化艺术品城、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家纺设计产业集聚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通过大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计划,我市培育了一下科技互联网视频产业园、1912非遗展示体验中心、星派天地文化娱乐综合体等85个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全省首创动态项目库推进制度,开发网上直报系统,对市级文化产业重点进行动态跟踪、服务和督查,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目前,大剧院主体结构完成40%,美术馆主体结构已完成。 目前,我市拥有各级非遗188项,其中,国家级非遗10项、省级非遗53项、市级非遗125项。另外,我市还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6名、省工艺美术名人24名,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亮点。据统计,红木雕刻、家纺设计、仿真绣、扎染、通派盆景、陶瓷、板鹞风筝等特色文化产业增加值近200亿元,占据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一半以上。 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园林、家纺、餐饮、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我市加大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市级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并开发了富有南通地域特色的“文博之旅”“长寿之旅”“教育之旅”“江海之旅”等文化旅游产品。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中,我市将特色文化产业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的维系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整合统一起来,现已建成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10个、特色文化村居30个。 海安:围绕“523”举办系列节会 本报讯 (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刘文奇 吴薇)近年来,海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不断增强海安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523文化产业园是海安“兴文化”的一个标记。该园作为南通市唯一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入驻100多户。目前,二期工程完工,可容纳200个商家入驻。 5月23日,2019中国海安523文化艺术节开幕。各路文化高手汇聚523文化产业园。“523文化产业园”已经成为展示他们各种艺术的平台和窗口。 海安以523艺术品博览会为引领,成功举办了招商推介会、艺术节、成果展等一系列节会活动。该市文广旅局局长华志刚表示,海安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区镇经济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出台文化产业考核激励办法、扶持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 如皋:重点项目持续发力 本报讯 (记者杨新明 通讯员邵亚丽 郭勇)文化产品向工业化、数字化、娱乐化拓展,加快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如皋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去年规模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5.3亿元,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GDP占比5.26%,南通排名第一。 打造“创意如皋”,重点项目持续发力。在如皋文化创意产业园,来自上海等大中城市的文化创意企业纷纷抢驻10栋造型别致的大楼。总投资15亿元的一下科技互联网视频产业园,去年落户如皋软件园。炫一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500名软件工程师来到这里从事制作处理视频业务。 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如皋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和融资平台,带动文化产业错位发展。如皋国际园艺文化产业园、华夏花卉城配套商业服务中心、研发培训中心等功能区,建成全国一流的花木盆景展示、创意设计和集散交易中心;东升国际石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石材研发交易中心;白蒲镇强化红木工艺研发生产交易基地建设,打造中国红木工艺礼品第一镇。 如东:少儿杂技精品不断 本报讯 (记者杨新明)27日,记者走进如东循环经济产业园原再生资源加工区内,南通和丰会展工程有限公司新建的28545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安装钢结构。据介绍,今年如东实施文化产业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03亿元,拉长文化装备、演艺设备、演艺产业链条,助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如东县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企业新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去年,全县文化产业实施32个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额14.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亿元。得到重点扶持的如东少儿杂技团精品不断,去年演员朱明珠表演的魔术《纸飞机》荣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创县级杂技团在全国唯一蝉联“金菊奖”的纪录。团里打造的国内首部大型励志杂技剧《海星花》演到德国,创作的大型儿童情景杂技剧《魅力伊甸园》,去年9月份赴美国天天演,直到今年1月中旬结束。 通州:每年专项奖励扶持500万元 本报讯 (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印春湘)近年来,通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全区文化企业、文化项目的奖励扶持,5年来累计发放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2500多万元,受益文化产业企业50多家,扶持了近100个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项目。 从2015年开始,通州明确将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列入重要工作加以推进。去年,该区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季度综合经济考评项目,对各镇(区、园、街道)文化产业招商、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实绩实行每季度一次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发布。 截至一季度,通州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8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2家,共实现营业收入25.69亿元,同比增长6.6%。新落户2000万元以上文化项目4个,其中,亿元项目1个,4个项目完成投资额1600万元。 海门:10个项目列南通重点 本报讯 (通讯员俞新美)海门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化扶持引导,注重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呈现生机勃发态势。去年该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2亿元,占GDP比重5.1%,居南通各县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