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数字经济的理论、实践与未来发展(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2
摘要:马慎萧:我再补充一点,数字经济带来了更灵活的劳动关系,例如依附于平台的零工经济,以及被平台无偿占有的数字劳动,需要政府进一步保护好劳动者权益。复杂的流通过程也引发了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政府有效管

  马慎萧:我再补充一点,数字经济带来了更灵活的劳动关系,例如依附于平台的零工经济,以及被平台无偿占有的数字劳动,需要政府进一步保护好劳动者权益。复杂的流通过程也引发了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政府有效管理。

  主持人:我在查阅文献的时候注意到,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可能来自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异、产业结构差异或教育水平差异,人们称这一差距为“数字鸿沟”。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小可能出现的数字鸿沟?

  马慎萧:数字鸿沟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这一鸿沟的存在,会导致一部分群体无法从数字经济受益,进而引起个体之间收入和发展水平的差距。这种差距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扩大,造成收入差距的积累,并进一步扩大差距。

  冯志轩:基础设施差距是导致区域和城乡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手段来解决,需要国家通过直接投资或补贴来改善或解决。信息技术终端的缺失也是造成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对一些人而言,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是可以迅速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资料,但却因收入低而难以获得,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购买补贴、低价租赁或捐赠等方式让他们获得。

  几乎所有形式的数字鸿沟,数字素养都是潜在原因。被排斥在信息技术之外的人群,往往缺少适应数字时代的知识技能,也缺少获得这种技能的能力。因此,除了为这些人提供“硬件”外,也需要提升其“软件”水平。比如,通过教育来补足贫困地区青少年存在的知识短板;通过形式灵活的社会培训,补足相关人群的信息化技能。

  王雯:还要降低技术的使用门槛,提高技术的易用性。针对一部分与普通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技术,降低其面向客户的使用难度,减少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的群体的学习成本,促进数字技术在全年龄、全阶层人群中的普及。

  4.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主持人: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都在讨论“新基建”这个话题。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如何看待“新基建”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

  冯志轩:5G、数据中心等之所以被称为“新基建”,是因为数字化时代,光缆、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如果说公路、铁路、机场是传统经济的基础设施,那么,“新基建”就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得好,经济发展就有了良好的支撑。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数字化建设起步早、应用广,在近两个月的科学防疫、复工复产、便民利企方面便显现出“得数字化者得先机”的趋势。

  “新基建”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我们在课堂上反复讲过,公共产品很难依靠私人投资来实现,建设好“新基建”,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

  王雯:需要注意一点,建设好“新基建”,不能单纯考虑具体的工程项目,还需要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模式,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另外,数字技术创新强调以应用为导向,“新基建”应更多从需求出发,主动投资在与需求相关的短板领域,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举。

  主持人:当前,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布局数字产业,我国也将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的支持。根据我的日常观察,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新生的数字业态在资金、市场等方面又面临不少困难,那么请问,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冯志轩:需要高度重视传统存量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增加对新兴增量领域发展数字经济的支持,更好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推动社会形成对数字经济的共识,将数字经济的理念和生产方式应用到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要以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作为发力点,推动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下一步需要各地及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配套实施细则。

  马慎萧:具体而言,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健康快速发展,产业政策要发挥作用,在云端和传统产业之间灵活调控,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这种融合包括生产方式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竞争规则融合,等等。通过融合,真正做到让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让数字技术为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让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带动和促进产业形态转型升级。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回顾数字经济已有的发展,思考当下发挥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十分必要。在这个历史的时点上,举办“数字经济青年论坛”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几位青年学者在此次讨论中的思想碰撞,有三个方面可圈可点:

  一是清晰概括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脉络。通过研讨,让我们对数字经济的分类、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不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弥合数字鸿沟的讨论,深化了对数字经济认识的理论深度。

  二是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作用。数字经济不仅仅是比特世界的0、1代码,更是现实世界真真切切的写照。在抗疫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不仅助力病毒检测、远程医疗、无人操作,而且还通过在线学习、购物、出行信息识别,方便了大家生活。这些讨论让我们认识到,数字经济不只是赛博空间的活动,更是同物理世界有机融合的,而且越是融合深入,越是更具价值。

  三是展望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加速应用,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城乡二元化”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现实难题,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加速解决这一难题。

  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未来发展,相信此次青年学者的讨论和碰撞,会让我们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有效。未来已来,唯有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和发展趋势,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扶贫、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也发挥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凭借着我国的制度优势、大国优势和后发技术优势,数字经济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深刻影响了经济运行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全部环节和过程,提高了生产要素在各个环节的配置效率,提升了原有产业和部门的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业态、产业和部门,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