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至3.5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38%,高于GDP增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体育人口的增长和庞大存量有望为体育产业长期释放利润。 作为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有望最大程度的分享产业扩张的红利,李宁、安踏就是如此。 截至3月13日收盘,李宁股价20.15港元/股,市盈率为35.29倍,市净率为6.73倍,总市值为494.59亿港元;安踏股价59.4港元/股,市盈率为30.88倍,市净率为7.83倍,总市值为1604.96亿港元。 李宁总市值较低,但是近年来增长较快,虽然安踏市值较大,但是市盈率更低,对于投资者来说,更有安全边际,估值优势相较而言比较明显,但是像都是相对的。 笔者接下来梳理一下李宁和安踏这两家同赛道、互为竞品的企业为何作为前后辈会出现超过3倍估值差距。作为曾经国产本土运动品牌第一的李宁,曾经历多年低迷,近年来扭转颓势后能否延续当前快速增长的趋势,重塑昔日辉煌? 国潮为李宁带来好口碑,安踏综合实力仍领先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外,还拥有乐途(LOTTO)、艾高(AIGLE)、心动(Z-DO)。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拥有Kappa在大陆、澳门的代理权。2016年李宁重新规划原有李宁童装品牌李宁KIDS的发展,构建独立的童装事业部,此外还推出全新的李宁YOUNG,推出主打休闲运动的弹簧标,收购美国女子舞蹈和训练的美国运动品牌DANSKIN。 相比较而言,成立于1991年的安踏早早确立了“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4.0发展战略。集团旗下有本品牌安踏、安踏KIDS、FILA、FILA KIDS、Sprandi、Descente、Kolon、Kingkow等多品牌。从大众到高端,覆盖全线消费者,从功能性到休闲体育用品,安踏较于李宁已完成品牌矩阵布局。安踏更是确立了2025年完成千亿销售的目标,而且其也多次公开表示,仍在寻求各种潜在的收购可能。 市场份额方面,从2018年国内运动服饰品牌市占率来看,安踏与李宁的市占率分别为8.0%与5.0%,安踏的市占率仅次于阿里达斯和耐克。 业绩回升和国潮的定位为李宁带来了好口碑,但是安踏的实力仍旧不容小觑,尤其是早早开始的国际市场布局,较于李宁来说优势很大。虽然李宁的发展策略也一直围绕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发展,但是其聚焦品牌较于安踏市场覆盖有限,产品也极其容易带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李宁YOUNG和中国李宁两个副牌对营收的贡献还有待发力。安踏在2009年获得FILA中国区商标使用权及经营权后,便实行FILA、安踏双品牌策略,2019年上半年,安踏营收占比为51.2%,FILA营收占比达44.1%,FILA对于安踏集团的贡献比已经将近与安踏品牌平分秋色。 总体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市占率还是多品牌多元化发展进度,安踏都要领先李宁。不过李宁YOUNG和中国李宁两个潮牌的成功还是值得肯定的,未来李宁可以集中资源将潮牌这一细分品类做大做强,究竟能为李宁公司贡献多少营收还有待观察。 李宁业绩回升趋势明显,但安踏成长能力更优 李宁和安踏上市时间仅相隔三年,2012年称得上是李宁的转折点,当年李宁亏损19.79亿元,并开始大量关闭门店,此后多年也一直处于亏损,2012-2014年,累计亏损超31亿元。近年来才重新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局面。为了可比性更好一些,笔者用近四年的数据来进行对比。 从成长性来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李宁营收62.55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7.95亿元,同比增长196%;经营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130.8%。 同期,安踏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40.3%,增幅居全行业首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27.7%,连续六年每年均保持近20%的增长;经营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58.4%。二者各有优缺,在营收盈利规模上,安踏都更胜一筹,但从净利增速看李宁具有较大优势。 从2016-2018年三个完整经营周期看,李宁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9.4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6%;同期安踏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21.9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9.79%。李宁因2015年之前的亏损状况,导致利润增速较于此前大幅高速增长,虽然不能代表其成长性,但李宁的盈利能力确实在恢复。无论从短期看,还是长期看,安踏的成长性都更好更稳。 从2018年之后的财报反馈看,安踏同比的营收增速比李宁快,但是李宁的归母净利增速比安踏快。李宁2018年ROE12.9%,而安踏是26%,安踏在净资产收益率上有优势,但是李宁从2018年开始,经营结构改变,导致净利润增速提高,所以资本市场也看好李宁。双方各有优缺。 两家的毛利率差不了多少,安踏小幅领先,2018年安踏的毛利率超过了50%,也足够说明运动休闲服饰行业前景还是不错的。从近三年的净利率来看,两家企业都属于上升-下滑的态势,不过安踏相较于李宁近3倍的盈利能力,从盈利能力发展趋势来看安踏毋庸置疑更优秀。 从财务稳健性来看,李宁和安踏的负债水平在2016和2017两年差别较大,李宁负债率更高,这也说明2015年刚扭亏为盈的李宁在2016-2017年间欠账多资金较为紧张;发展至2018年,双方负债水平几近相当,说明在体育运动品牌行业均值负债率安全范围内。 现金流量比率方面,安踏在2016年和2017年表现比李宁更好更突出。2018年,李宁在现金流量比率方面则比安踏表现的更好一些,据悉,在现金流管理方面,李宁公司年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由2017年的11.5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4.2%。现金流大幅改善,应收账款好转带动现金循环天数下降,经销商实力增强。 安踏2018年现金流量比率相较于2017年下滑了11.9个百分点,而安踏2017年的现金流量比率相对应的比2016年高了12.9%。总的来看,安踏的自由现金流量近年来大幅增长,并与净利润的增长保持同步。据悉,2017年,安踏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94亿,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40.4亿,“现金充裕、经营现金流稳健,派息比率高”,或许在现金流量比率有所回落的时候,安踏可能进行了一些大金额的债务偿付,而且为了增加营收,放宽收款条件,进行赊销,这样一来现金流占比也会下降,但与此同时,净利和营收会提高,这都是企业运营的正常操作手段。不过结合多项数据总体来看,财务稳健性上安踏仍优于李宁。 在存货周转天数上,两家企业表现均很抢眼。对于运动品牌而言,时尚周期的变更容易导致厂商的存货无法变现,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企业在滞销上的可能便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