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日本淡水珍珠产业“内外交困”:中国同行竞争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0
摘要:如今,珍珠的养殖方法通常为:在母贝中植入细胞小片或者是珠核加细胞小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培育出珍珠。坚硬的贝壳能保护蚌肉不受到捕食者的伤害,软体动物的

  在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被发明出来之前,要想获得品相完好、质量上乘的珍珠全凭运气。

  1893年,日本顶级珍珠品牌 Mikimoto(御木本)的创始人御木本幸吉(Kokichi Mikomoto)成功培育出第一颗半圆形珍珠。随后,他继续钻研和改进培育方法,直到1916年才真正掌握成批培育具有商业价值的优质珍珠的方法。(详见《华丽志》:人工养殖珍珠的开山鼻祖,日本皇室御用珠宝品牌:MIKIMOTO)

  如今,珍珠的养殖方法通常为:在母贝中植入细胞小片或者是珠核加细胞小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培育出珍珠。坚硬的贝壳能保护蚌肉不受到捕食者的伤害,软体动物的壳可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其一便是真珠质/珍珠母,这部分能不断分泌碳酸钙来扼杀异物,这一持续反应的最终结果就是“珍珠”。

  御木本幸吉在1916年掌握的是海水珍珠养殖法,使用的是体型较小的、日本本土的阿古屋母贝,迄今为止,阿古屋珍珠依旧是重要的高端珍珠品种之一。之后,Mikimoto 公司又成功使用体型稍大的南海母贝培育出极为特别的黑珍珠和白珍珠。

  位于滋贺县的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200多万年来孕育了多个品种的蚌类动物,其中大部分能自然产出珍珠。

  1917年,滋贺县政府特地邀请御木本幸吉及其团队,在当地传授珍珠养殖方法并培育淡水珍珠。最初,研究人员采用进口的母贝进行培育,但一直未能成功。直到1924年,研究人员再次前往滋贺县,使用琵琶湖原产的珍珠母贝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才得以成功实现淡水珍珠的人工养殖。

  据悉,研究人员没用使用细胞小片或者是珠核加细胞小片,而是将软体植入琵琶湖原生母贝的性腺中,然后等上三年。最终发现,采用这种“无核式”,或者“细胞组织核”的养殖方法,一个母贝中能产出至多20颗珍珠。

  最后,琵琶湖周边成为日本国内重要的淡水珍珠产地,一度风靡全球市场。但到1980年代末,琵琶湖的珍珠产业迅速滑坡。

  行业人士指出,琵琶湖珍珠正“内外交困”:外部是来自中国同行的激烈竞争,内部则面临生态系统脆弱、母贝成活率低等问题。

  来自中国同行的激烈竞争

  尽管琵琶湖培育出圆珠的比例不及海水珠,但形状多样,颜色丰富。在1930年代后期,琵琶湖南岸沿线的珍珠产业就此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十年间,琵琶湖珍珠主导了全球市场。在当时,很多日本消费者对本土的淡水珠生产知之甚少,直到相对较近的一段时间,高价奢侈品的黄金销售点绝大部分位于海外。

  尤其是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生产的真保珍珠(Jinbo Pearl),直接出口到欧洲和南美的精品店,养活了无数琵琶湖珍珠养殖户。1970年代,琵琶湖的珍珠年产量达到历史巅峰的6吨多,随后的十年间,珍珠的年出口总价值达到400亿日元。

  中国所采用的养珠法,其实就是源自日本,是当年两国间文化交流项目的一部分。滋贺县某渔场管理人员 Seki Shinsuke 表示:“当时,日本与中国有交换项目。我们传授技术,多半没有意识到未来的影响。事实上,日本派出了不少专家去中国帮忙。”

  随后,中国的淡水珠行业一路向好,尽管最初也曾因为品质良莠不齐、行业不规范等原因不被看好,但在经过数年的改进和整改后,当前中国培育的顶级淡水珠,已经能与琵琶湖淡水珠一较高下。

  重新整顿后的中国淡水珠养殖业正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领先的商业淡水珠生产商。中国培育珍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3世纪,当时的中国养殖户把小的护符植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来打造珍珠佛陀。

  如今,中国沿长江流域有多个淡水珠养殖场。十多年前,中国的养殖者还将母贝替换成了“三角蚌”,这种母贝中培育出来的珍珠,品质较之前又有了显著的提升。

  环境影响深刻

  淡水蚌类动物生活在低温且矿物质丰富的干净淡水中,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周边环境污染,琵琶湖本身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周边农田引水排放造成的水道污染,工业和家庭用水排放,降低了琵琶湖的水质。

  日本淡水珍珠养殖业的衰落,一部分是因为滋贺县的多种防洪措施,例如在海拔更高的地方修路、在位于琵琶湖南边的野洲河修建排水运河等。

  当年,为补偿生计受到影响的居民,滋贺县向相关行业赔偿了近2万亿日元,其中部分就用于建造新的珍珠养殖场。

  2001年,部分补偿金开始投入相关设施的修复工作 —— 例如安置蚌类的金属笼、疏浚湖底等。珍珠养殖湖需在湖底安置固定蚌类的专用设备,因为只有在1米以下的水中,母贝才能培育珍珠,整个培育时长大约是3年。

  来自日本三重县的 Sueharu Hane 自高中毕业后就在 Mikimoto 的珍珠养殖场工作,后来他收到补偿金,并搬到滋贺县。“一开始来的时候,我向很多人请教培育母贝的技巧,但他们把我们视作竞争对手。最后终于有一两个友善的当地人伸出了援手。”

  Sueharu Hane 及其家人运营养殖场有20多年的历史,但行业崩溃后,他成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如今,85岁高龄的 Sueharu Hane 依旧享受户外生活,“只要我还做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

  气候变暖导致的水温升高、泻湖受损,同样冲击着琵琶湖的生态环境。

  目前,琵琶湖的最南边,存在五家珍珠养殖场。从父亲手中继承近江八幡市珍珠农场的 Masakazu Saiki 表示,母贝与特定种类的淡水物种存在共生关系,比如说鲶鱼。在幼体期,蚌类只有寄生在鱼鳃上才能存活。但2016年,赤藻在琵琶湖大面积爆发,鱼类和蚌类伤亡惨重。

  在成长为能植入珍珠母片的母贝之前,蚌类需要1~2年的成长期,而最终能成为母贝的蚌类不到总数的1%。目前,养殖者正与研究人员合作,看如何提高母贝的成活率。

  “维持生计很难,我们必须找到方法,让更多蚌类能成长为母贝”,Masakazu Saiki 说道。

  东京人类和自然研究所(Institute for Humanity & Nature)、滋贺县立大学(University of Shiga Prefecture)组建了一只联合研究团队,共同研究草津市(Kusatsu)泻湖的生态系统。泻湖是淡水珍珠养殖场的起源。

  研究员 Tohru Ikeya 指出,团队与当地养殖户一起,共同探讨如何修复泻湖生态系统。滋贺县实施的一项长期修复项目刚刚结束,使得这些泻湖能够再次被利用。“泻湖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为母贝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泻湖没有风浪,且水波温柔。”

  只要在上游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就能够保证有稳定的水流进入泻湖。目前,当前部分生态已经逐步恢复。Tohru Ikeya 表示,“过去,养殖户和当地人出行主要靠船”,目前仅有少部分地区仍在采用这种无害环境的出行方式。

  但全球气候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依旧难解。Masakazu Saiki 表示:“全球变暖正打破湖泊的平衡,去年夏天,湖水温度达到了30摄氏度,创历史新高。”

  Masakazu Saiki 的父亲指出,跟过去相比,现在的母贝更瘦、更虚弱。“过去的珍珠品质更好,因为蚌类本身更健康。”

  难以品牌化

  琵琶湖珍珠在市场上的金字招牌,让很多人以为产自滋贺县的淡水珠就是该品种。有部分不法商家利用了这一认知,将等级不够好的珍珠挂以“琵琶湖珍珠”的名号出售。

  神户珍珠博物馆(Pearl Museum)的策展人 Kumiko Okazaki 指出,原来品质不好的珍珠,震荡后会在黑色纸面上留下明显的粉末痕迹,但如今琵琶湖珍珠与其它品种珍珠很难区分开来。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