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央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对冲疫情的影响(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24
摘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疫情防控相关行业领域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供应充裕,市场情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疫情防控相关行业领域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供应充裕,市场情绪逐步趋向平稳。从近期陆续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经济具备平稳增长的基础,市场预期平稳。前几日公布的我国2019年经常项目顺差仅占GDP的1.2%,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股市、汇市节后短期波动后,基本恢复正常运行,沪深指数已收复节后跌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7元附近双向波动,总体平稳。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年信贷增长会产生什么影响?

  刘国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信贷增长带来一定扰动。比如,受疫情影响,居民减少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支出,消费贷款可能短暂下降。受企业延迟复工复产的影响,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相关贷款需求也会有所延后。但应当看到,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以及企业复工复产,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退。

  全年来看,疫情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不大。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宏观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信贷需求总体平稳。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总的看,2020年全年信贷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将继续保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有所走高,疫情还可能产生新的影响,央行对此如何看待?货币政策是否要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做出平衡?

  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首先要保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物价稳定事关百姓衣食住行,人民银行历来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对此高度重视。

  2019年全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9%,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主要受猪肉等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拉动。随着各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保供稳价,引导预期,CPI涨幅总体可控,也保持了通胀预期的平稳,防止了通胀预期的发散。2020年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5.4%,涨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今年和去年相比春节日期存在错位等因素影响,涨幅与预期大体一致;非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暂时限制生产供给等因素影响。

  下一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会对物价形成扰动,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监测分析。但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2020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防范信用收缩与经济下行叠加共振。

  记者:近期有媒体称,中国负债率受疫情影响将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稳杠杆的关系?

  刘国强: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了遏制。前些年由于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增长较快,2009年至2017年宏观杠杆率年均上升超过十个百分点。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资管新规等措施,完善金融监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杠杆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促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2017年以来,表外融资增长明显放缓,宏观杠杆率整体保持在250%左右,结构性持续优化,企业杠杆率较2017年底已经下降5-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放缓。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从制度上保证了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与上年全年增速持平。债务增速和社融增速大体相当,这一机制既有利于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受疫情的短期冲击,国内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宏观杠杆率也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人民银行将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不会再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将保持基本稳定。

  记者:LPR改革的效果如何?LPR下降是否会影响个人房贷利率?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否会考虑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刘国强:2019年8月,根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改革的方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改革后,LPR带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效果明显。2019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为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LPR降幅,反映LPR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贷款市场竞争性、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正在发挥。

  LPR下行基本上不影响个人房贷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央行刚刚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银行可通过LPR加点方式确定个人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