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访督导工作中,天津聚焦责任落实情况,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聚焦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看卫生健康、交通、市场监管、药监、宣传等重点职能部门是否切实做好相关工作;聚焦干部作风情况,看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是否存在作风不实、工作层层转包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督战号角吹响,天津市领导班子成员脚步不停,地铁站、菜市场、社区公寓……市主要领导干部不打招呼,高频次出现在区防控一线早已“司空见惯”。在市防控指挥部作战指挥室检查指挥平台,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现场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发出通知——各区指挥长和市防控指挥部有关工作组负责同志20分钟内到达各自值班室参加视频指挥调度会,检验各区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在暗访检查天津辛口镇第六埠村疫情防控工作时,他当起了“村广播员”。在南开区居华里社区检查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李鸿忠还穿上志愿者“红马甲”、戴上执勤袖标,加入到执勤小组中,与社区工作者一道站岗执勤3个小时。 督导工作“以下看上”,从救治一线、基层防控层面,查找和反思组织领导、措施制定、物资调配等方面的短板盲区,问题及时反馈防控指挥部,推动各项防控举措横向联动、紧密衔接,进一步细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 “三个一步”:有序推动疫情防控快一步 打好阻击战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如何体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天津阻击战的战法是——凡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都要快一步,分秒必争。 1月24日下午,天津市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会议指出,全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当时,天津确诊病例只有7个,天津的危机意识彰显着“天津速度”。 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和市委网信办统一部署指挥下,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在除夕夜火速上线,呼吸科、感染科专家在互联网医院开通远程门诊,为全国百姓提供一对一的在线咨询、远程诊疗服务。 疫情期间,为了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天津做到了病例情况及时发布,对全市疫情防控情况和发热门诊候诊人数滚动播报,并率先公布病例行动轨迹。 1月31日晚上,天津市对440多名天津动车客车段隔离人员,通过救护车和全封闭车辆,转移到天津市西青区、武清区等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随后,在全市16个区建立了69个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的做法在全国领先。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发展,全国各地不断出现聚集性病例。2月6日,天津又率先部署了全市居民小区开始实施封闭式管理,设岗值守、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外来车辆登记管理、外来人员体温测量。 此外,天津在床位、防控物资、生活物资等方面都跑在了前面,多管齐下未雨绸缪。在床位方面,天津目前确诊病例128例,天津的“小汤山”海河医院有600张床位,足够应对。但是,打好阻击战,就要“料敌先机”,要做到更足够。于是,天津把海滨人民医院、空港医院、津南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的定点医院,三座备用的“小汤山”再加上原有的定点医院海河医院,4家医院累计床位将达到2130张,大大提升了天津市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接收能力。 在防控物资方面,天津市10个部门组成物资保障组统筹建立全市物资统一调拨机制,在衔接商贸流通领域的企业,积极组织货源,筹集物资的同时,召集市大型医药经营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在发热门诊方面,天津当前的47家发热门诊日总接诊量在2300-2500例左右,为提供有效的医疗救治保障,天津再设立28个发热门诊,形成75个发热门诊(每个诊室要大于等于3间,留观病房数要大于等于20间),225间诊室,1500间留观病房的总规模。 在生活物资供应方面,天津静海、蓟州等区都是粮食、蔬菜生产大户,足以确保了天津这个超大城市的物资供应。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专门拿出1000万元资金紧急启动实施“特殊时期‘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生产扶持项目”,全面增加天津早春茬蔬菜上市量。深一步 打好人民战争 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只有把工作做深做细,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才能更广泛地汇聚人民力量。 新冠肺炎发生伊始时值新春佳节,人口流动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天津交通防控持续升级,海陆空全覆盖。从1月26日下午开始,天津143座地铁车站全线全程测体温,乘地铁必须佩戴口罩;公交车实现运行一圈、消毒一次、通风一次、清洁一次。 1月28日起,天津市出租车(含网约车)只能在市域内运营,且所有司乘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出入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卡口需进行100%体温测试与消毒防控。 天津机场开始对所有来津的国内进港航班旅客全部进行机上体温检测。海事部门加强对武汉方向相关港口来辖区靠泊船舶及船员健康的信息预控;对武汉方向船舶实行登轮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登轮检查。 “ 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开通“重大疫情隐患”网格化事件上报渠道和“津治通”疫情快报系统,助力社区防控工作“入网入格入家庭”。 俗语说,“百密必有一疏”,在全方位的交通防控下,“天津一患者致973人被隔离”的热搜曾把天津顶到风口浪尖,天津深入分析积极应对,及时升级发热门诊接诊处置能力,出台11项有力举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疫措施落实更深一步,人民群众安全范围才会更大一步。 疫情阻挡了市民外出的脚步,也抑制了消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面临“寒冬”,危急关头,“津21条”由此诞生,从援企稳岗保用工、服务企业稳预期等6个方面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津心办”积极服务企业,助力企业办事“网上办、不见面”。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2月14日,天津及时颁布法规性决定,推动疫情防控依法科学有序。决定共二十条,主要涉及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相关方面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