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李宁是如何借国潮东风再起的?(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11
摘要:跌落神坛的李宁公司,迎来创始人李宁的回归。2014 年底,随着原行政总裁金珍君的离职,李宁宣布回归公司一线管理,担任公司代理CEO。自此,李宁开始了改变,公司开始扭亏为盈,营收、毛利率、市场占有率全面回升。

  跌落神坛的李宁公司,迎来创始人李宁的回归。2014 年底,随着原行政总裁金珍君的离职,李宁宣布回归公司一线管理,担任公司代理CEO。自此,李宁开始了改变,公司开始扭亏为盈,营收、毛利率、市场占有率全面回升。

  一方面,李宁开始强化公司的产品力,并继续着力提升品牌。另一方面,李宁继续强化公司在渠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短板。双管齐下的改革之后,李宁迎来了公司凤凰涅槃般的复苏之旅。

  亲自掌舵后,李宁首先主导了公司对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回归。公司在产品功能性及时尚性上双管齐下,着重突出本土特点与前卫时尚相融合的风格,逐渐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广泛热捧。

  通过长久的思考,团队将转型的目标定为“真正做体育的专业品牌”。在行业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李宁采用与具体的单项运动做更紧密结合的方式,将公司核心品类聚焦在篮球、跑步、训练、羽毛球以及运动时尚五大领域。

  通过在研发投入与营销资源上的倾斜,李宁在这五大核心品类竞争力不断提升,强化了公司专业运动产品的优势。与此同时,李宁非核心产品在公司的占比不断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占比下降为2%。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公司压缩费用、提升效率的背景下,李宁并未吝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资料显示,公司研发支出从 2015 年的 1.3 亿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2.3 亿元,研发投资所占收入比重也持续提升。

  在产品力提升的同时,李宁及其团队也开始着手李宁的品牌革新。一方面,通过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上的时尚大秀,李宁彻底颠覆了外界对其传统的印象。另一方面,在营销方式上,李宁不再局限于运动赞助,开始尝试与时尚潮流媒体深度合作,借助艺人街拍、时尚活动露出、KOL 推广等方式拉近与年轻人距离,一个更“年轻化”的“李宁”开始逐步成型。

  2018年,“中国李宁”系列服饰在2018 年纽约时装周上的高调亮相,迎来了网友们的集体惊呼。一时间,多款秀场新品在品牌官网上被迅速扫空。

  一句诙谐的“我以前可能买了假李宁”,充分表达了消费者对李宁产品力与影响力的提升的认可与折服,李宁也正式打破其品牌“中年运动服”的刻板印象。自此,李宁成功完成了品牌重塑。

  聚焦零售 发力电商

  自品牌创立之初,李宁的渠道一直采用外包方式,在经销商完成打款与提货后,即完成了产品的销售。这种本土运动品牌早期普遍采用的粗犷管理方式,让李宁在随后的行业寒潮之中吃尽了苦头。公司2014年以来的零售改革,一度推动公司从批发模式向零售模式转型,但因执行上仍有失偏颇,造成运营费用的激增,最终成效不高。

  2015年以来,李宁带领团队继续细化零售管理框架,并加强团队的执行力。在着力搭建多元化的渠道的同时,李宁继续强化零售管理及店铺服务。自此,公司渠道管理步入正轨,同店增长率自 2014 下半年开始由负转正,此后每年始终保持单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

  图片来源:东方证券

  在李宁多元化渠道战略之中,电商表现最为抢眼。自2014年起,李宁就开始与各大电商平台强化合作,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销售连接,着力实现公司产品的全渠道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厂家将电商视为消化老旧滞销产品的平台,李宁将电商视为用户与品牌产品进行互动的体验平台。通过提供电商产品单独开发、单独供应的方式,李宁的线上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资料显示,2014-2019年期间,李宁线上业务年复合增长达 40%以上。2018 年,李宁电商收入达到 22.2 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达到 21.1%,其中电商专供款的占比达到接近一半,电商已经成为李宁最有活力的销售渠道。

  随着李宁在产品、品牌和渠道的全线发力,李宁业绩迎来了全面复苏。在营业收入方面,自 2014 年结束收入连续下滑后,李宁历年营收增速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5-2018年营收 CAGR 到达 14.0% 。2018年,李宁营业收入达到105.1亿元,打破了2010年 94.8亿元的营业收入最高历史记录。2019年上半年,李宁营收为62.5 亿元,营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至32.7%,这一数据也是近年来最高水平。

  图片来源:东方证券

  与此同时,李宁在净利润方面表现也非常优异。2018年,公司营收105.11亿元,净利润7.15亿元,同比大涨39%。2019年上半年,李宁营收62.55亿元,净利润达到7.95亿元,实现了较前一年同期近两倍的增长。

  李宁与国货崛起

  用吴晓波的话说:“2019年是国货崛起之年”。这一年,小米有品孵化了数以万计的国货品牌,李宁从一个逐渐被年轻人抛弃的品牌变为潮流代名词。

  基于历史原因,欧美进口品牌长期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是品质和时尚的代名词,这在服装领域表现尤为典型。

  随着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还是借用吴晓波说法“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新中产会成为这个国家消费的主力,而这部分消费主力的本土文化意识会大规模地崛起。”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人均GDP刚好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此同时,华为、格力、李宁、波司登等一批优质的国产品牌正在洗去中低端和“廉价”的标签,靠着自身产品的品质与核心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开始逐鹿世界市场,撑起了“新国货”的闪亮名片。

  与此同时,随着最不“崇洋媚外”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角,在全新成长环境长大的他们,拥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也更愿意尝试更多新事物。相对于上一代消费者拘泥于固有的品牌观念,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则更注重自己的个性化体验,以及产品的性价比。这也成为国货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

  自2015年以来就“刻意”与年轻一代消费者亲密接触及频繁互动的李宁,无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成为国货崛起的最佳代表。

  但是国货敢卖贵,显然不只是因为年轻人更爱国这么简单,除了必不可缺的品质与核心技术等企业内功之外,对自身民族品牌底蕴的长期积淀的理解,以及找到品牌文化的精神特色并灵活开发,才是国货崛起的真正蜕变之路,而李宁公司正是这一趋势的重要开创者和引领者。

  图片来源:李宁官网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李宁已经找到区别于国际品牌的产品差异化和性价比优势,并凭借自身的调性特点而去享有更高的溢价。步入30周岁的李宁,已经从“土味”国牌变身“国潮”李宁。

  成功和失败同样会让人成长,无论是体育还是商业,均是如此。经历了一系列挫折而涅槃再起的李宁,正在变得更加自信。而前方等待着李宁的,依旧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