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峰律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已收到部分獐子岛投资者对公司的赔偿诉讼,但需要等证监会正式处罚后才能起诉。在2017年3月21日到2018年1月31日之间买入獐子岛股票,并且在2018年1月31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发起索赔。事实上,北京吉融元通在獐子岛的董事和监事代表曾多次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2184 (原标题:伊拉克要求美军走人,特朗普、蓬佩奥:就不走!) 工信部:“沿途下蛋”培育5G应用 急救方法:借助物体 腹部冲击法 图: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皮查伊撰文全文如下:我在印度长大,总是对技术痴迷不已。每项新发明都以意义非凡的方式改变了我和家人的生活。有了电话,我们就不必长途跋涉去医院看检查结果了。冰箱意味着我们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做饭,电视让我们可以在收听短波收音机的同时看到我们只能想象的世界新闻和板球比赛。现在,我很荣幸能帮助塑造新的技术,我们希望这些技术将改变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其中,最有前途的技术包括AI:就在本月,关于Alphabet和谷歌如何挖掘AI潜力的三个具体例证已经发布。《自然》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显示AI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在乳房X光检查中更准确地发现乳腺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使用AI更快、更准确地对降雨量做出即时的预测;汉莎航空集团正在与我们的云计算部门合作,测试使用AI来帮助减少航班延误。然而,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表明,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出人意料的负面影响。内燃机让人们可以长途旅行,但也造成了更多的事故。互联网使人们有可能与任何人联系,从任何地方获取信息,但也更容易传播错误信息。这些教训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人们确实担心AI造成的潜在负面后果,从深度换脸(deepfakes)到抑制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来解决这些担忧,但未来不可避免地会有更多挑战,没有任何单独的公司或行业可以单独应对。欧盟和美国已经开始制定监管提案,国际协调将是使全球标准发挥作用的关键。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核心价值观方面达成一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不能仅仅创造有前途的新技术,然后让市场力量决定如何使用它。我们同样有责任确保科技得到善用,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现在,在我看来,AI需要受到监管,这是毋庸置疑的。这项技术太过重要,不能放任不管。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它。这就是为何谷歌在2018年发布了自己的AI原则的理由,旨在帮助指导这项技术以符合伦理道德的方式开发和使用。这些指导方针帮助我们避免偏见,严格测试安全性,在设计之初就将隐私放在首位,并使技术对人们负责。这些原则还指定了我们不会设计或部署AI的领域,例如支持大规模监视或侵犯人权。但停留在纸面上的原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我们还开发了将其付诸实施的工具,例如测试AI决策的公平性,以及对新产品进行独立的人权评估。我们甚至走得更远,让这些工具和相关的开源代码广泛可用,这将使其他人能够善意地使用AI。我们认为,任何开发新AI工具的公司都应该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和严格的审查程序,政府的监管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不必从头开始去做。现有的规则可以作为坚实的基础,如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好的监管框架将考虑安全性、可解释性、公平性和问责性,以确保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开发正确的工具。明智的监管还必须采取相称的方法,平衡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在高风险领域。监管可以提供广泛的指导,同时允许在不同部门有针对性地部署技术。对于有些AI技术的使用,例如包括AI辅助心脏监测器在内的受监管医疗设备,现有框架提供了很好的监管基础。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等较新的领域,政府将需要建立适当的新规则,并考虑所有相关的成本和好处。谷歌的作用始于认识到,应用AI需要遵循原则性的、受监管的方法,但它并没有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在监管机构努力应对不可避免的紧张局势和权衡取舍时,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共同应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提供我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工具。AI有可能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而最大的风险可能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通过确保以负责任的方式构建AI,使每个人都受益,我们可以激励子孙后代像我一样相信技术的变革力量。(小小) 脑科学是最具挑战性的前沿学科,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学科。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宣布成立,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脑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该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视脑科学研究,有利于释清社会对相关概念的误解。当前市面上以脑科学为名的培训可能噱头大于实际,而所谓“全脑教育”很多时候就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毫无疑问,打着“脑科学与教育”培训的旗号,在家长、学生中大肆传播的“神经神话”,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一家号称能“蒙眼辨色”“七天成诗人”的教育机构,16天就收费6.8万元;来自宇宙神秘力量的“量子波动速读”,让你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1-5分钟看完10万字的书;有机构利用“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形”理论,刻意强迫学生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拿笔,谓之“左利右脑”……围绕“全脑教育”的各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证明是伪科学,是不折不扣的骗局。但由于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类似骗局依然绵绵不绝,家长师生深受其害。为什么说“全脑教育”是个噱头?这是对脑科学理解过于简易所致。比如,有一个广为传播的误解,就是普通人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少部分天才开发到了五成,其他部分是闲置的。但实际上,脑科学工作者早就知道,人脑没有“浪费”。在进行复杂认知任务的时候,大脑的大多数区域都能够被有效调用。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左脑对数字文字的识别、认知、记忆要好一些,而右脑在图像图形处理上占优。但其实这种二分法过于简单了,学界公认左右脑在底层处理方式上或有分工,但在许多稍微复杂一些的处理行为上,必须左右脑协同分工才能进行。脑是一切认识过程的神经基础。目前,我们虽然不清楚脑是如何直接发挥作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必然的规律。比如在特定年龄阶段,孩子的大脑可能只能完成特定的认知任务。在这样的阶段就开始强调“全脑教育”,或许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家长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固然可以借助一些脑科学知识,进行个体化、系统化训练。但学习这码事,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古往今来,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再有天赋不努力也会“伤仲永”,笨鸟只要努力也能飞得足够高,那些不想用功却想着速成的人,最终很有可能一事无成。一些伪科学屡屡被辟谣却依然卷土重来,固然跟许多家长的焦虑心理有关,但也表明许多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亟待提升。此前,暗物质、石墨烯、引力波、纳米材料等高科技概念都曾被用来营销,要应对这种乱象,就应该提高科普力度,让人们及时准确地汲取有效信息。具体在脑科学方面,开设本科专业是个不错的办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提供的本科生教育专业有400多个,却没有一个是神经科学的专业,这不仅造成了本科生学习和研究生科研的脱轨,客观上也造成了科学知识的匮乏。开展相关专业,也能为科普事业提供学术支持。看似科学的“全脑教育”,其实并不科学。希望家长们都能擦亮眼睛,认清这类培训机构的实质,老老实实回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正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