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百联拥有很多渠道品牌,包括吴良材眼镜等等,那它能不能也拥有一些产品品牌,这是完全有机会的。真到了那一步之后,百联还真可能变成国内领先的品牌管理公司,而不仅仅是商业地产或者渠道公司。它有自己的品牌,还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孵化、赋能,并投资并购帮它放大,这件事拥有很大的机会。 时尚品牌投资,为何更加专注设计师品牌 1、在大的存量市场中,去挖掘细分增量的潜力 大家都在讲,现在处在一个经济下行周期。那去投一些有溢价的时尚品牌,是不是时机不太合适?因为消费者可能拿不出这么多闲钱来消费,同时认知上也变得理性了。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周期因素确实对所有行业都有一定影响,但如果你真的再往下细分去看的话,会发现会有很多局部的机会。 设计师品牌在整个时尚产业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产品也有号召力,但它们在国内的规模都还比较小,在产业中其实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不会因为经济下行就往下降。 像这两年来,潮鞋、潮玩包括美妆变得特别火,就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这个市场是在不断流动的,人群的品牌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远远没有到已经固化的存量竞争状态。 而且这些新人群,他们就是愿意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牌,甚至做一些更夸张、更个性化的自我表达,这是潮牌能够起来的重要原因。 后面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肯定还会有。它往往和企业的发展一样,是一个S型曲线,一开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预热过程,在某个时间点上会突然爆发,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又缓和下来,甚至会稍微下降一些,但仍然停留在比原来高很多数量级的市场规模上。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周期中,去找到下一拨S曲线爆发拐点的这样一些品类。百联看中时尚产业的底层逻辑,也是因为时尚品牌具有在一个大的存量中,去挖掘细分增量的潜力。 2、为什么百联会专注投设计师品牌? 如果要深入到时尚品牌,其实也分为很多类别,比如可以简单分为奢侈品(或者轻奢品牌)和快时尚这两大类,设计师品牌是位于这两者中间的一个位置。 那为什么我们会专注投中段的设计师品牌,而不是纯粹的高端奢侈品或快时尚,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快时尚的发展速度相对慢。其实快时尚品牌抢夺的最大市场份额,是一些之前没有品牌的服装,或是街边小铺,或是批发市场进过来的服装,你可以把这个业态当做最低端的买手店。 前几年快时尚投资比较大,开店速度非常快,大家都在跑马圈地,现在必然到了一个整合和淘汰的阶段,所以它正处在一个收缩的状态,如果目前要从0到1打造成一个成熟的快时尚品牌,就会比较慢。 第二,奢侈品的受众还不是那么广泛。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讲,市场永远在那儿。但毕竟还是有大部分人,或是因为购买力的原因,或是从自我的品牌认知来讲,他们会愿意尝试一些不是奢侈品,但也能够表达自我的品牌。在这中间,设计师品牌是有机会的。而且我们从商业地产产业方的角度来看,这也比投纯粹的高端奢侈品更合适,因为它能吸引更多的人流。 第三,设计师品牌不会陷入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如果你选择做快时尚的话,未来要考虑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优衣库、ZARA这些国际巨头,而它们无论在产品供应链,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上,都有巨大的优势,那你拿什么去抗衡? 时尚渠道下沉,二三线城市的买手机会 1、时尚品牌下沉的机会:中国市场+欲望周期 刚才说了时尚品牌的差异化选择,在渠道端,其实也可以做不一样的布局。像是我们投资的Nound Nound,就是一家专注于下沉市场的买手店,因为我们判断这个业态更大的机会在二三线城市。 现在不管是渠道,还是稍微高端一点的时尚品牌,其实都在考虑下沉。首先,很多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非常强,同时,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时尚品牌,信息透明度远没有一线市场那么高。 下沉现象背后其实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中国市场,一个是欲望周期。 中国的特点是地大物博,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或渠道的行为轨迹,在不同的城市中是一样的,因此它的地区化差异会非常明显。单从买手店这种生意模式来看,一线城市的生存概率极低,因为竞争太激烈,甚至很多品牌自己就有直营店。 但二三线城市在这块的竞争还不是很充分,包括一线城市买手店下沉,它的诉求可能不只是在商业层面,而是做更多二三线城市的渠道布局,来提升品牌的单点投放。 欲望周期也反应在其中,我们观察到一线城市流行的时尚品牌,已经开始往性冷淡风这样的趋势在走。但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它还处于稍早的状态,中间就有一个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虽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逐渐缩短,但总归还是存在的。所以时尚品牌下沉相对来讲,在商业体系上会更容易一点,因为整体怎么做,在一线城市已经验证过了。 2、买手店业态未来的走向和差异价值 1)买手店业态具有特殊性,要根据数据不断微调 那下沉之后呢,买手店该如何做,我认为核心是要靠数据驱动。 过去买手店其实更依赖于买手个人。所以买手自己有没有品味,或者说你的品味是不是接地气,能代表市场需求,会非常重要。 但买手店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做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是未来考验一个买手团队,能否持续做出业绩很关键的点。 因为买手店和一般零售业态不同,它有寄售和买断两种模式。如果买断比例过高,那你的库存和售罄率就会有很大问题,所以买手店前期必须做好细致的规划,对人群和市场需求有精准的判断。 如果你在一开始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看得不太准,你可以选择提高寄售的比例。但这样发展到后期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你的补货能力会很差,议价权也不强,还拿不到最顶级的那批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