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申洲国际发布公告称,集团将投资约1亿美元,于越南兴建一座专为阿迪达斯而设的成衣生产设施。奠基仪式已于2019年10月15日举行。预期新成衣生产设施将于2021年开始逐步投产。申洲国际是国内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主要以代工方式为品牌商生产。 11月4日,钰齐旗下越南厂区今年上半年产能占比41.4% 11月4日,户外鞋大厂钰齐-KY 表示,第四季製鞋营运旺季,2020年春夏鞋款订单,自10月至明年3月出货。钰齐旗下越南厂区今年上半年产能占比41.4%,高于大陆厂区33%及柬埔寨25.6%,粗估2019年大陆厂区产能占比达三分之一,非大陆厂区三分之二。钰齐认为,未来在柬埔寨持续扩增产线后,预估最快二年后的越南、柬埔寨及大陆厂区产能占比,有机会「三分天下」。 11月12日,Adidas宣布关闭德国与美国的Speedfactory工厂 11月12日,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周一表示,计划关闭关闭德国与美国的Speedfactory工厂。据彭博商业周刊文章,2015年,阿迪达斯与德国塑料技术企业裕克施乐(Oechsler AG)在巴伐利亚小城安斯巴赫合资建立了第一家“速造工厂”。根据设计,该厂将运用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来生产,不存在人工操作,以缩短向欧洲客户的交货时间。2018年,该公司在美国亚特兰大开设了第二家“速造工厂” 。 如今,这两家工厂均定于2020年4月前关闭,厂里的设备将分别转往位于中国和越南的两家阿迪达斯供应商。这一决定表明,这些创新的生产线不值得在该公司已久经考验的供应链体系之外另起炉灶。
延伸:全球制造业转移下的鞋业转移 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 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产业转移是国家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及变化的体现和过程。产业转移往往呈现出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次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再由次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特点,逐层推进。体育用品行业也是如此。 评论: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这个行业的产能总是向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迁移。从历史上看,世界制鞋业的重心从意大利、西班牙转移到日本、台湾、韩国,再转移到中国大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重心,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鞋业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更低廉的国家转移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