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认为,特朗普会继续重申让北约盟国提高军费开支,不仅是2024年实现占GDP2%的目标,还会继续建议各国将军费提升到GDP的4%;斯托尔滕贝格则会拉拢美国,附和特朗普的要求,呼吁北约盟国增加军费开支。因为欧洲内部力量不平衡,在防务领域离不开美国。实力最强的是德国,但英国对它心存芥蒂,永远不会跟这个大陆国家合作,它需要与一个离岸的海洋国家——美国展开合作,此其一。其二,法国对德国也有心理上的不服气,但体量上德国比法国更占优势。因此,欧洲最主要的三国谁也不服谁,需要美国来维系它们之间的平衡。 北约怎么走 说到底,北约是美苏争霸的“副产品”。如今70年过去了,冷战早已结束,北约失去了战略对手和防范目标,自然就处于身份迷失的状态。欧美同心协力的理念和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欧洲对美国的信赖出现前所未有的动摇,都是这种迷失的表象。欧洲已逐渐意识到不能把“宝”押在美国身上。问题是,下一步它该怎么走?北约这个70岁的军事组织又将往何处去? 有评论称,马克龙手捧“戴高乐主义”衣钵,认为重振独立、强大的欧盟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事。在其推动下,欧盟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一顶层设计上,打造欧洲共同防务计划的意愿不断强化,相关合作逐步落地;其二大国关系上,欧洲不甘于做俄美对抗的前沿阵地,希望与俄罗斯改善关系,建立新的安全架构。但是,欧盟“战略自主”的美好愿景并不会轻易实现。一来,欧盟补强军事短板非一日之功,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在安全上显然更信赖美国;二来,北约是跨大西洋军事合作的成熟体系,美国需要用它锁住欧洲、稳定后院,不会轻易“松手”。因此,在可见的未来,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大西洋两岸仍将保持心理上“受不了”、事实上“离不开”的纠结状态。 冯仲平指出,战后长期以来,欧洲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现实层面,都很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但不可否认,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北约存在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欧洲内部对于北约存在的必要性也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这个防务联盟可以向政治联盟转变;而一些波罗的海国家、波兰等国则希望北约能够对抗俄罗斯。总体而言,如今的北约更多是在发挥给欧洲“上保险”的功能。 “北约面临的问题,是它一直在找自己的定位。”沈丁立指出,北约成立的初衷,是防范苏联扩张而构建一个防御性军事组织,通过结盟的方式集体防御、扩大共同安全。随着冷战结束,它的敌人消失了。但它又碰到了新的对手,就是与宗教、文化、极端主义牵扯在一起的新的敌人。北约并没有认真研究如何对付这个敌人、如何重塑北约、如何将“过时”的军事集团转变为适应新环境的政治文化经济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