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国的“国际学校”必须首先扎根中国,直面中国,批判地吸收来自世界各国教育的经验和历史教训,解决中国本土面临的教育现代化挑战。认清了这一点,“国际教育”的从业者就不会迷茫。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顾明远先生就提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后来又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八大特征。今天,中国社会显然已处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生产链条中,“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关起门来搞改革显然是违背时代发展基本趋势的,但我们必须思考和判断国际社会哪些经验是适合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判断的基本标准:第一,全球共通的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如善良、勇敢、尊重、包容等,这些教育理念不因国别文化的差异而不同,甚至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价值观。第二,新技术的发展给全球带来的共同挑战,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我们不妨开放地学习他国已有的成功经验。第三,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的元素,如民主、平等、可持续发展、科学、法治等理念和实践,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那些明显带有文化价值选择的内容,确实值得重新审视和反思。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国际教育”从业者需要一次集体的文化自觉,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地探索以“教育现代化”为基本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体系,建构中国自己的“国际教育”话语体系。 信息来源: 原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滕珺、马健生 原标题:“国际学校”办学应扎根中国大地 有问题?→请加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826272954[加群] 关于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学习备考,您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戳这里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问题咨询_笔试/面试问题 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时事热点、时事新闻政治推荐: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积极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新时代呼唤高素质金融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