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音乐会既包含现代的元素,又有民族特色,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天琴艺术—— 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将展示“最炫民族风” □ 本报记者 农彩云 蒋欣攸 见习记者 钟文芬 壮族天琴起源于哪里?天琴文化该如何保护?天琴艺术与中外文化艺术又该如何传承与发展? 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将于9月24日至26日举办,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将汇聚崇左,届时这些疑问将在研讨会上得到答案。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将要集各方之力,推动壮族天琴艺术走出去,推动壮族天琴艺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9月19日,记者了解到,目前研讨会各项准备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看点一:既民族又现代 天琴音乐会惊艳亮相 “鼎叮,鼎叮……”崇左市文化艺术中心花山剧场,演员们正在紧张地排练着天琴演奏曲,这是纪念“花山之子”范西姆壮族天琴音乐会的准备现场。 这是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 纪念“花山之子”范西姆壮族天琴音乐会是自治区、崇左市音乐界中坚力量,紧扣地方民族文化特点创作的优秀原创成果。所有作品均以天琴歌曲为主,以《唱天谣》作为音乐主线来贯穿,通过交响乐队、现代电声器乐队与天琴弹唱结合等表演形式,融入情景歌舞表演,展现壮族天琴艺术的发现、发展、传承。
看点二:挖掘天琴文化内涵 探寻天琴文化起源
花山文化与天琴文化同为骆越文化的重要内容。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文化与天琴文化的相交相融更充实天琴艺术的内涵。《花山》实景演出将展示左江壮族厚重的文化历史和时代风貌。龙州、宁明当地村民将展示既原滋原味又有各自风味的天琴艺术。 崇左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壮族天琴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精髓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看点三:顶级大咖支招 关注天琴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