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邑千年古韵 洹水百里画廊 《洹河景观规划设计》荣获国际大奖 2019年8月28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公布,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安阳市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的《安阳市洹河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荣获2019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PR)规划分析类卓越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的国际风景园林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最高组织。2005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正式加入IFLA,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会员。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PR)代表了亚太各国最高设计水平和最新专业技术,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认知,在塑造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郭沫若曾这样赞誉洹河。洹河景观规划设计是大型综合类景观规划项目。规划范围广,包括30公里长的洹河河道及两侧用地,规划面积约38平方公里。现状问题复杂综合,涉及水利安全、生态、社会、文化、景观风貌、环境品质等城乡发展的方方面面。 项目组历时两年半,全面调研场地,深入研究问题,探索城市安全、城市活力、城市文化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以生态保护、城市安全为前提,构筑安全河道,实现洹河由行洪河道到城市景观内河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岸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安阳人民建设新的中央公园带,使得人民能够重返母亲河——洹河。规划打造安阳特色的滨河百里风光带,促进安阳城市转型升级、品质升级,得到安阳人民、当地政府及专家的高度认可。 安阳洹河:千年历史长河的失落 安阳,古称殷或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 洹河,源起林虑山、东流入卫河,穿越殷墟大遗址保护区,是安阳的母亲河,安阳城市的起源地,承载着安阳三千多年的城市记忆。 盘庚迁殷,开启了洹河作为都城护城河的历史。而后洹河漕运逐渐兴起,由此地出产的煤炭、木材、粮食等行销各地,往来如梭的商旅为两岸带来繁荣的经济。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铁路的兴起,铁路替代水运运输,城市中心开始南移,洹河水运萧条,商业聚集功能消退,成为城市外围的行洪河道,千年历史长河的活力渐渐衰落。 规划构思:问题导向,面向未来 洹河水患一直以来就是安阳城市的“心腹大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大水灾发生过近50次。洪水威胁使得堤防逐年增高,阻隔两岸联系,影响滨河空间活力,使得滨河成为城市负面空间。 面临洹河洪灾隐患、文化认同不足、活力缺失等问题,本规划以景观结合水利、生态、城市设计等专业综合施策,打造城市的安全链条、发展链条、文化链条,实现: ●安全链条:构筑安全生态河道 ●发展链条:塑造活力滨河空间 ●文化链条:激活自然文化资源 将洹河变为安全的城市内河,塑造洹河自然文化遗产带、景观文化风光带、休闲健身活力带,成就市民高品质公共生活舞台。 规划内容:三个链条,融景荣城 1.安全链条:构筑安全生态河道 分洪治水,还河于民:外围建设分洪道,连缀城市水系,将洹河变为安全的城市内河。结合易涝点分布,对滨河用地进行海绵建设指引。 生态筑基,分级管控:综合限制要素划定两级管控区,管控滨河用地建设。堤岸改造,降低雨水污染,延缓洪峰。 多样湿地,生境和谐:营造多样湿地,实现立体净化;打造“鸢飞鱼跃”的和谐生境。 2.发展链条:塑造活力滨河空间 以水为脉,缝合城市:通过水上游线与绿道,串联两岸重要空间,形成动态连续的游览系统,提升滨河可达性。通过堤岸的亲水化改造,缝合城市与洹河,丰富市民亲水体验。 园野结合,精品示范:因借本底,打造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层次分明的滨河公园体系。以精品滨河公园形成示范,融景于城。 风貌营造,场所感知:导则化控制滨河用地的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形态、风貌等;结合滨河天际线与视线廊道控制,丰富场所感知。 3.文化链条:激活自然文化资源 活态利用,与古为新:激活历史文化空间,带动保护与传承,形成与历史对话的新空间。 文旅融合,景城一体:以景区标准建设滨河景观,设计主题游览线路。结合滨河公园体系,融入多元功能,丰富游憩体验。 元素再生,文脉感知:提取文化元素,融入街道家具等细部设计中,提升文脉感知。 项目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 专业协同有效衔接 多专业协同,以景观规划综合水利、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等多专业,综合施策,协调水利行洪、遗址保护、新城市公共环境发展等众多复杂问题,实现各部门、各专业的有效衔接,深远影响城市景观格局。 2. 先谋全局再谋一域 扩大研究范围,加快分洪道建设,构建城市水安全屏障,连缀水系,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安全格局,实现行洪河道到安全城市内河的转变,解决城市安全与民生大计。 3. 百里滨河慢行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