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应该走的产业化路径是,先由头部企业建立行业标准和通用接口,然后再由这些创造标准的平台型生态级的企业进行产业赋能,再由大量的第三方创业机构进入成熟的AR创意生态链,而最终的用户只需要提出需求和拿到产品而已。 在笔者看来,唯有让AR也成为水、电、煤一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让商业用户可以零基础+低成本的获取并分发,这个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和商业变现。 和云计算部门最早只是为了解决淘宝快要挂掉的服务器而产生一样,易现创始团队最早也是为了解决网易方方面面的应用需求而产生。凭借网易和互联网行业广泛的“触点”,AR技术逐渐沉淀并优先形成了若干能力,最终实现了独立运作。这和AI、云计算最早的普及路径是基本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易现虽然独立融资时间不长,但由于团队长期服务于一线互联网企业,它已经具备了创造标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易现正在把“赋能”这件事做实,它已经开始提供这样一些能力: ——为运营商提供中间层AR扩展能力和AR内容运营能力; ——为内容生态提供AR开发工具链,使其轻松实现AR体验开发和用户触达; ——为应用与游戏侧提供兼容性强、体验流畅的AR引擎,助力其拓展AR场景; ——为手机硬件厂商提供机型覆盖面广、交互更丰富的AR能力; 能否用这些能力持续地为生态环境内的企业提供足够的养分,共同促进AR产业的繁荣生长,这一点是我们对易现的期待。 再次回归开头的运营商话题,正是因为易见先进的AR内容需要大带宽,内容云端下载后再加载;且未来会采用结合云渲染和实时计算的云渲染/边缘计算方案……这都需要巨大的运算能力和带宽,以及更好的基础设施如新的手机or电视。这种资源没有运营商级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两者的结合看似抽象,但其实是必然的结合,这也为AR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范式。(文/鹭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