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乡亲们甜了心窝窝(图)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07
摘要:中工新闻是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中工网旗下综合新闻资讯门户,也是中工网核心主频道,每天24小时为广大网民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

  宝鸡6万多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稳定增收长期受益

  本报记者 王乐文 龚仕建 张丹华

  100只奶山羊绕成一圈,依次跳上直径数十米的转盘式机械化挤奶设备。简单操作后,香醇的羊奶便流入储奶器。到过宝鸡市绿能牧业山羊扶贫基地的参观者,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基地占地704亩,存栏奶山羊1.4万只,日产羊奶5.2吨。通过入股、托养、务工等多种途径,当地近500户贫困户灵活参与到奶山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饲养员张永科是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的贫困户,2017年成为绿能牧业的一名产业工人。“包吃包住,每月工资近3000元。”

  “经过调研,宝鸡制定了市、县、镇、村、户产业发展计划,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世敏说,通过建立带贫益贫机制,贫苦户搭上了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发展快车。

  陇县温水镇枣林村贫困户邢虎林就是这种带贫益贫机制的受益者。2017年,邢虎林与陇县温水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签订“借袋还菇”协议。基地免费提供生产菌棚、水电及技术,出菇后按保底价回收。仅3个月,邢虎林就获得1.6万元收入。尝到甜头,他紧接着又承包了4个大棚,一年多时间就挣了13万元。

  “近年来,宝鸡市探索出了‘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建立起了稳定增收的产业格局和长效机制。”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说。

  截至目前,通过198个龙头企业、1062个合作社、208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宝鸡已有6万多户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实现增收。

  

  安康超七成贫困群众靠“硒”脱贫

  特色产业壮起来

  本报记者 张丹华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安康岚皋县蒋家关村,林茂山青,风景怡人。今年55岁的村民闫金富,望着地里的魔芋开心地笑了,“人家说我种魔芋有瘾,我还就是有瘾!”

  闫金富种魔芋已有10年。从开始的几分地,到如今的80亩,他不仅脱了贫,还带动村里90%的农户种魔芋增收。

  安康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川陕革命老区。“四区”叠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经济作为连通‘两山’的桥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

  抓特色,瞄准“硒”字做文章。“我们这里的茶,是高山云雾富硒茶;我们这里的魔芋,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富硒魔芋。”提起家乡的特产,闫金富觉得样样都比别家的好。

  近年来,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市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实现产值600多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植养殖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铜川耀州区转化4000余后进贫困户

  “八星励志”硬了腰杆

  本报记者 龚仕建

  “‘梦中梦’蔬菜纯天然无公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味道好更健康。”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教场坪村,“八星户”崔普选家的蔬菜很快售罄。

  2017年,崔普选脱贫摘帽。如今,由他牵头成立的梦中梦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蔬菜60万斤,带动22户贫困户脱贫。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激发了很多像崔普选这样的贫困户,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面貌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铜川市耀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梅介绍。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分为3个层级:“热爱集体觉悟高、诚实守信品行好”2颗星目,“精神面貌变化大、摆脱现状愿望强、不等不靠动力足”3颗星目;“勤劳致富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范带动成效佳”3颗星目。

  今年初,关庄镇道东村贫困户李战文获得8颗星,成了贫困户的榜样。星在增,劲在长。李战文在2017年养殖12箱蜂的基础上,今年又一鼓作气养了122箱蜂,预计收入15万元以上。乡亲们夸李战文:“说话底气足了,腰杆硬了,人也和气了。”

  目前,耀州区评出四星级以上贫困户3437户,转化后进贫困户4000余户,涌现出300多名励志典型。贫困户致富动力更强,奔小康底气更足,精气神更好。

  版式设计:沈亦伶

1 2 共2页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