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惠:随着年轻一代成为国内主力消费群体,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呈多元化趋势。加入文化后的海岛旅游,有哪些新的消费特征?海岛旅游目的地如何从需求端出发,以文化塑造海岛品牌形象,打造出“爆款”、“网红”产品? 厉新建:海岛旅游产品要想俘获年轻一代的心,就需要深入研究、把握年轻的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和诉求。通过他们偏爱的媒体渠道来传播,通过他们喜好的展现方式来呈现,通过他们关注的产品业态来丰富,海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才有未来。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年轻一代对海岛文化旅游不仅仅是消费的一端,他们其实也是新的海岛文化、海洋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对海岛对海洋的新的利用方式、消费方式,其实就是新的海岛海洋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允许他们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来消费海岛、消费海洋。另一方面,年轻一代也不简单地只关注简单粗暴的娱乐,他们也关注怎么让自己的时间消费变得有意义和价值,所以如何传递海岛文旅融合产品背后的意义也是海岛文旅产品创新时要注意的问题。至于爆款也好、网红也好,其实背后更多的是这些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标签价值与意义。 执惠:在新的消费需求之下,海岛旅游如何丰富供给侧业态,从而打造出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避免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 厉新建:海岛旅游可以开发的绝不只是观光旅游,或者说实际上观光旅游并不是海岛旅游的优势,如何更好地适应目标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充分利用海岛在环境本底、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开发更多的休闲度假产品才是海岛旅游的正道。如何做好海岛、滨海、远海的组合文章,如何做好静态休闲、水上运动、岛上户外、海洋研学等方面的多元发展,是海岛旅游发展的方向。 执惠: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海岛旅游产品体系如何改变单一景点/景区供给模式,实现不同载体的多维融合?海上文旅融合的突破口在哪,应规避哪些误区? 厉新建:海岛旅游目的地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并不是所有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发展都有文旅融合的必要性,也不是所有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在发展中都有文化资源可以融合,生搬硬套、强行融合的现象需要尽力避免。要记住,文化不是所有旅游的灵魂,旅游也不是文化唯一的载体。明白“实事求是”的原则,会让海岛旅游目的地少走很多弯路。 海岛旅游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执惠:在“一带一路”、“海丝之路”等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海岛旅游也迎来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机遇期。那么,在您看来,我国优质岛屿如何利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更多海外游客,从而促进我国入境游的发展? 厉新建: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又如,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再如,研究如何借助海丝旅游推动入境旅游发展,尤其是入境研学旅行等方面的发展,我们的研学旅行产品尚有不小的发展空间,高层研学、学术交流等都大有可为。中国也需要美国富布莱特项目之类能够吸引海丝国家精英阶层的学术交流项目。再比如,海丝沿线共同的市场开发是可能的,对市场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也是完全需要的,加强海丝旅游的信息化和大数据方面的建设也完全有必要和可能。 共聚舟山,共话海岛产业链。8月28日-8月30日,2019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政府、各地文旅部门、风险投资、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地产集团、路演项目方、文旅创业者、目的地项目运营机构、行业研究机构及协会、文旅服务机构及海岛全产业链相关机构等多领域的千余名领导、嘉宾和精英齐聚一堂,重新定义“新海岛”,创新开拓“新场景”,激活发展“新动能”。欢迎扫码报名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