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乔又回到了原先做手术的心血管医院。当时,医院聚集了十几位血管外科的专家专门针对他的病情开会进行了讨论。最后,只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手术。但因为手术太复杂,涉及到血管科、心脏科、骨科、感染科、外科等多个学科。万一处理不好,随时有生命危险。在专科区分明确,但科室之间协同合作不多的公立医院,这项手术很难执行。
这一家不行,再换另一家医院。老乔的儿子通过同学关系找到一位国内顶尖的权威专家。而他也不敢轻易给老乔安排手术,这种手术这位专家只做过2例,其中1例病人去世,另外1例病人活了下来。50%的死亡率,风险实在太高。
几近绝望的时刻,一通越洋电话给了老乔希望。“我们一位亲戚是美国波士顿一家医学院的教授,他见过类似的病例,建议我们去美国治病。”于是在2016年5月,老乔和家人踏上了赴美国顶尖连锁诊所梅奥医疗之旅,整个花费为20万美元。
为老乔办理海外医疗转诊服务的负责人告诉八点健闻,尽管过去三年,但老乔的故事仍旧让他记忆深刻——那是一次非常顺利的海外就医经历。“我记得,他在周一见了医生,周二见到了主任,而周三就进行了手术。”上述负责人说道。
不同于国内公立医院各科室的各自为营,国外医院的多学科会诊令老乔感慨万千。“就在手术前一天,内分泌、感染科、血液科等多学科医生一起术前诊疗,安排我的手术细节。这场多学科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包含器官置换、清创、修补、抗感染等。”
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大夫就鼓励老乔下床。“血管外科、普外科、神经科、麻醉科等科室医生术后巡视,看着我站起来慢慢踱步,美国大夫、护士集体起立给我鼓掌。”当老乔想起这个场景,依然觉得温馨感动。
持续了五年多的腹泻彻底消失,现在的老乔精神矍铄。对比国内外医疗差异,他有些感慨,国内一些医院刚刚兴起的多学科会诊,但在美国却非常成熟。“梅奥动用了8~9个科的医生共同操刀,才把这个这个复杂的手术拿下。多学科的诊断和治疗,或许是国内未来医疗的一个方向。”之前从不思考医疗问题的老乔,在亲身经历了一场病后,像业内专家一样,提出了对国内医疗发展方向的要求。
他们的病在国内可治,为什么还要出国
近几年,在海外就医人群的变化中,一些患者的疾病,明明在国内可以治疗,他们却依旧选择出国。
一位海外医疗服务中介的人士介绍,在80%的情况下,在美国的平均花费是在20万到40万美元。“同样的病,国内花一块钱,在美国花一美元。——美国是国内花费的7倍。”他说。
国内外医疗差异,并不只是医疗技术上的区别。极致医疗创始人屈伟以乳腺癌举例,国内对乳腺癌最简单、基础的做法是切除,但国外大部分做的是保乳手术,对于一个女性来讲,这是一个形象和尊严问题。
同样一个手术做完了以后,国外的患者,医院会把潜在肿瘤风险,全部剔除掉。手术并非针对某一个器官,而是针对人这个全面的个体——如果癌细胞发生了转移,主刀大夫就会协同别的科室医生一起讨论。
“国内这些大医院把多学科协作作为一个学习方向,还没有变成一个普及性的东西,融入到日常的规划里。”
另一个差距,则是医疗的人文关怀。王诺说,在波斯顿儿童医院里,它们有很多小玩具去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在抽血的时候,儿科医生会拿弹弹球,引开儿童注意力。但在国内,家长摁住孩子后,护士就开始扎针。
“他们对于化疗的孩子也有技巧。每次化疗结束之后,会奖励一个小熊,攒够了五次之后,可以换一个大熊。这让很多孩子觉得,去医院不是一个治疗,更像一个游乐场所。”而医院很多房间像儿童游乐室一样,会摆上很多玩具,贴满了梦幻的画。
富人的三甲医院绿色通道
一位海外医疗中介机构的人士谈到,不是所有患者他们都接。有些患者,例如脑卒中、急性心梗这些急症类的不适合跨境医疗。还有一些偏晚期癌症患者,行动不便,意识不清晰,这种时候都已不适合出国治疗。还有一些疾病,在国内治疗反倒会更好一些。
一位北京著名三甲医院的医生认为,从治病救人这一业务角度而言,北京的三甲医院并不比国外差很多,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领先世界,比如食管癌治疗等。但就科研和医院管理方面,的确要弱于国外。
“国内顶尖研究者的水平还是可以和老外打擂台的。”一位泌尿科的医生说,就泌尿科专业而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龚侃教授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遗传性肾癌的资料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开创的后腹腔镜入路被全世界接受,他们做的4级肾癌取出术也是世界级标准。
盛诺一家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务官王舜坦言,比起跨境医疗,国内看病会快一些。到国外,涉及签证、预约等,一般需要两周的时间等待。“但在国内的话,对于某些医疗资源丰富的人而言,可以迅速地找到权威专家。但这些更希望,上午确诊,下午就要见到主治医生。”
介于海外生活差异、距离方面的种种原因,真正出国看病的仍然小众。
“多数国人习惯就近在三甲医院就诊,如果在国内得不到有效治疗方案时,才会考虑到国外就诊。”屈伟坦言,海外就医的高端人士占高端人士群体还不足十分之一。
对于这些高端人士而言,他们在国内就医会有自己的“绿色通道”。李青的公公是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董事长。她告诉八点健闻,家里人买了医疗保险,可以走国内三甲医院的专家通道,不需要挂号,可直接就诊。“如果是一些小毛病,都会在国内就近看了。”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针对于银行私人存款1千万以上的VIP客户,大的金融保险公司几乎都会提供这样的绿色通道。“如果是更高端的人士,就会派出私人医生。”
此外,国内的不少医疗服务商与三甲医院名医合作,推出了私人医生模式。“实际上,每个高端人士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资源。他有医疗需求的时候,可以找到一百个途径来解决。”一位行业人士指出。
这种高端人士国内就医的“绿色通道”模式,一些从业机构只能悄悄办理,不敢大张旗鼓宣传,虽然有市场需求,但毕竟违背公立医院公平性原则。
怎样能把有钱人留下来?
在新药、新技术的审批方面,美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一些在国内判死刑的晚期肿瘤患者,去美国就医就是为了能用上美国的创新药。
一位中介机构统计了一下近两年的海外就医数据,只有12%的患者用到了国内没有的药。这意味着,有88%的患者用的和国内一样的药。但治疗方案不一样,造成了即使用同样的药,治疗效果却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