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瑞信银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戈特斯坦(Thomas Gottstein)表示,该行不会因疫情而裁员。但是,他为将来的裁员计划打开了一扇门,他表示该行在摆脱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后,从中期来看将需要更少的员工,网上银行的兴起将导致分支机构数量的减少。 为应对客户交易降温的局面,花旗银行已在去年裁减100名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部门人员,接近该部门总人数的10%;巴克莱银行计划裁员的3000人中,一部分是固定收益部门的人员,通过在全球削减成本缓解市场部门盈利下滑的趋势。 一位香港投行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香港的券商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很多小型券商的股票交易部门甚至缩减到只有1~2个交易员,市场气氛不好,股市低迷,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缩减成本过冬。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管理成本居高难下,裁员成为银行的管理手段。发达国家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普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主要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达到60%左右。缩减员工规模成为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上述《报告》还指出,部分大型银行的员工人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连年下降,如花旗、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意大利裕信银行等。一部分大型银行的员工人数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等。 “缩减”背后加强科技投入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外资银行在提及裁员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少也表示要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除汇丰银行以外裁员规模最大的德意志银行,已计划部署用机器人(13.780, -0.05, -0.36%)代替1.8万人裁员计划中的部分员工,帮助德银从战略上缩小规模。 德银较早的在中国布局金融业务,去年9月,在上海成立名为“Blue Water Space金融科技空间”的创新中心。 6月17日,外资银行开泰银行在深圳设立的全资科技类公司,也是今年在深圳市成立的第一家由外资银行发起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开展业务包括设计和建设信息技术系统、研究有利于数字银行和数字经济系统的新技术和业务模式,研制和测试原型产品,为银行和客户提供新型金融科技服务。 恒生中国方面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日推出直销银行服务,客户可通过移动端网页或微信小程序实时开立II类人民币结算账户,在APP办理相关金融服务。 今年2月份疫情期间,恒生中国接近98%的交易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进行;手机基金业务交易量相比2019年月均数据猛增176%;其他零售及财富管理产品的电子银行的交易量占比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花旗银行的报告指出,2015至2025年间,银行雇员将减少30%,且下跌速度会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FinTech正在影响未来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未来银行机构可能会更多专注在咨询和顾问业务,而非交易业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成本效率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关键。在利息收入受宽松政策侵蚀,非利息收入不振的背景下,银行从收入端“发力”的空间较小。从成本管控上改善利润成为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的普遍策略。 具体来看,银行业将进一步加大裁员和薪酬制度改革,降低人事费用,该费用能够占到银行非息费用支出的50%以上;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和使用,通过渠道网点电子化转型,降低物理网点的运营成本,通过监管科技的使用,降低监管合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指出,外资银行所处阶段与中资银行不同,不过上述的战略转型也能给中资银行带来一定思考。他认为,在我国银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银行业不能一味追求综合化发展、进行扩张,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要根据自己现有资源,聚焦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