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瘟疫犹如一场大雪冰封了前行的路,消融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笔者心中,温度是最好的消融剂。南通的城市精神是“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包容”是一种温度,“敢为”是另一种温度,两者融汇交织才能绘就美丽的蓝图。福祸相依,瘟疫或许就是南通彰显城市精神、塑造城市灵魂的难得机遇。所谓“包容”,就是温情脉脉,似水利万物。政府方面,应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为民办实事。在防疫措施和办法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比如主要街道岗哨盘查要综合考虑通过效率和检查质量,防止因为人流、车流堆积引起焦虑;机关干部深入企业督查疫情防疫,查漏补缺提出建议要注意方式方法,增加有效沟通;政府便民服务为避免人员聚集,减少排队窗口和座位要做好温馨提示和答疑解惑,等等。企业方面,疫情前后既是企业人本文化的植入期,也是企业人文关怀的发酵期。这次疫情时间长,少数员工会产生择业犹豫和就业倦怠。企业的一封信、一句问候、一个承诺就是最好的“安慰剂”,往往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复工之后,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正规渠道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讲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借疫情之危加强企业内部的劳动防护和职业病防治。社会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和个人为疫情防控多做贡献,对先进人物和事迹要褒扬和嘉奖;社交媒体应多传递真声音和正能量,安抚病患情绪,弘扬逆行精神,打击趁人之危。所谓“敢为”,就是热血沸腾,问舍我其谁。这次疫情中涌现出了很多有“狼性”的党员领导干部、有血性的一线工作者。抛开疫情不谈,南通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是需要一大批这样敢担责、敢作为、甘奉献的时代弄潮儿,需要他们冲锋陷阵、不屈不挠、为事业拼搏、为梦想前行,正如市委书记徐惠民在调研时指出的,要在干大事创大业中发现使用“狼性”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磨炼建设者的坚韧品质,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 (作者单位:南通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