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国就爆发了新冠疫情,不过目前本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下来,几乎没有新的感染者,但其他很多国家的疫情比较严重,、疫情已经全球性蔓延,这对中国饲料行业有哪些影响?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吧。 一、疫情全球性蔓延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影响 1、疫情增加了大豆、鱼粉、乳清粉等饲料原料进口的不确定性。部分国际港口关闭,10多个国家暂停对华出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饲料原料进口到港出现延缓迹象。 2、进口价格涨幅较大。3月份玉米主力合约收盘价格2048元,较上年涨229元,涨幅达12.6%,环比增长6.6%;豆粕主力合约收盘价格2940元,较上年涨451元,涨幅达18.1%,环比增长12.4%。3月进口鱼粉12642元/吨,较上年涨1427元,涨幅达12.7%,环比增长3.5%。原因分析,主要是业内担心全球疫情扩散导致物流中断,属于心理预期推动下的上涨。 3、推高了国内饲料原料价格。玉米、豆粕、鱼粉等主要原料价格小幅上涨。据监测,2020年1-3月,玉米、豆粕每吨均价分别为2012元、3096元,较上年同期每吨上涨60元、125元,涨幅3.1%、4.2%。 4、饲料国际贸易受阻。50多个国家对我国所有船舶采取严格检疫措施,导致出口农产品运输与通关时间延长,饲料原料产品进口成本增加等。 5、正常的商贸往来和技术人员交流受阻,饲料展会沙龙论坛等大型活动基本取消,展会经济基本停滞。目前,2020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已取消,国际饲料及相关展会也陆续取消。 二、确保我国饲料用粮供应保障安全的措施 1、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行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地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潜力大,与我国互补性强。要深化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在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增加多元进口的选择性,提高饲料用粮供给保障的安全系数。全球粮食供应的命门往往不在产量,而在流通。建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与贸易政策协调,确保粮食供应链安全有效运转。学习借鉴ABCD全球四大粮商的运作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粮食流通体系,确保粮食能产出来、运的出。 2、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玉米产业政策 总的看,饲料用玉米自给率较高,受国外影响程度较小,但需要关注经过几年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效果明显,当前玉米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并保持玉米供需平衡。要强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粮改饲、休耕轮作等政策的协同性,稳定籽实玉米种植面积,稳定玉米产量。密切关注玉米供求趋势性变化和价格走势,采取综合措施调控玉米市场,稳定市场供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饲料用粮安全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优化产业政策,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和生物燃料乙醇,促进玉米相关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当前规模化生产中,猪肉肉料比一般为1:2.3-2.7,白羽肉鸡的肉料比为1:1.4-1.7,如果能用禽肉替代2个百分点的猪肉,那就能节约饲料用粮100万吨。按照“稳猪、促禽、兴奶”的思路,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家禽、水产品等猪肉替代品,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做好对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转变消费结构,适当降低猪肉消费比例,增加禽肉和水产品消费。 4、加强饲料原料供应保障监测预警与市场调度 加快建立涵盖饲料用粮在内的全球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加强对主要贸易国饲料原料生产和市场行情监测,密切监测大豆、玉米、鱼粉、菜粕等饲料原料供需情况和期货现货交易,预判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饲料产业可能的影响,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做好应急预案,保障国内供应平稳有序。 好啦,以上就是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不得不说疫情全球性蔓延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为了确保我国饲料用粮供应保障安全,国家也提出了上面的一些措施,大家觉得本文还不错可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