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实事求是,因时因势提高或降低债务水平。在经济运行处在下行阶段,国内外市场需求出现减少或收缩的情况下,就要适当提高政府的债务水平,增加有效需求。在经济处于上行阶段,国内外市场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就要适当降低政府的债务水平,减少总的需求。这都是逆周期调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提高政府债务水平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举措,这一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冲击和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可以说,这一整套财税政策的方案是各方面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测算、综合权衡才确定下来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债务风险防控的需要是相匹配的。 新增的1万亿元的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到市县基层,直接惠企惠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也是强调要有一定的收益,项目融资要与收益相平衡,将来要形成资产。 其次,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的赤字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不算高,为应对新冠疫情各国财政赤字都在大幅度增加,IMF预测,2020年全球的平均赤字率将从2019年的3.7%提高到9.9%,发达国家平均由3%提高到10.7%,其中美国提高近10个点,到15.4%,法国到了9.2%,英国到了8.3%,日本到了7.1%,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平均也都到9%左右,所以我们整体的赤字水平相对他们还是很低的。 第三,要瞻前顾后,将债务总水平控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范的问题,并且把它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截至到2019年末,中国政府的债务率是38.5%,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比如美国是106%,欧盟是80%,日本是238%,印度是69%,巴西是92%,我们只有38.5%。 所以总的来看,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既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必要的。这一系列财政政策既有助于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同时也将有助于稳定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 宁吉喆: 我再补充一点。正确处理债务和经济的关系,发挥好地方政府债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地方专项债务使资金跟着项目走,有三个“用于”:一是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重大战略的项目;二是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三是用于资本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这些资金还要带动民间资本,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内需,保持增长,这样能够产生更多有效的资产。 这里要说一下,市场经济从会计学、统计学的角度是资产负债经济,企业都有资产负债表,国家也有资产负债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国家统计局编制了全国的资产负债表。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资产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多年的投入、多年的发展形成的。 大家都看到,我们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交通、通信、能源、水利,还是市政,都已经在这些投入的支撑下形成了很有效的资产。我们具有世界上分类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这也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投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带来的。所以我们要促进一定合理的负债投资,形成大量有效的资产,这样就能使得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更加扎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但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应急救助以及应急物资储备方面还存在短板,下一步将如何补齐这些短板? 赵辰昕: 你说得非常好,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做出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确实是如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个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国家的力量空前凝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整个疫情防控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力量、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效率。中国所做出的防控疫情贡献,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有目共睹,世界上正义的力量都给予高度赞誉。到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在做一些回顾和总结,既要总结疫情防控期间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和经验。 同时确实像您说的,我们也清醒和实事求是地看到,我们在重大疫情防控的能力,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的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针对这些短板和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在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的投资结构,我们正在聚焦五大建设任务,争取认真地把相关领域短板弱项尽快补好,堵上漏洞,强化弱项。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五大建设任务: 第一,重大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我们会加快改善疾控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和水平,我们要争取尽快实现每个省(区、市)都有一个生物安全三级,也就是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争取实现有一个生物安全二级,即P2水平的实验室。通过这种建设,让重大疫情快速检验检测、快速发展、快速响应的能力大大提高。 第二,重大传染病患者集中救治能力的建设。我们要构建重大传染病患者集中救治的体系,会支持直辖市、省会城市、规模较大的地级市建设传染病医院或者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区;对人口规模较少的地级市,也要请他们指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在县城,我们要求结合补短板的工作,加强县级医院的建设。通过分层、分级、分类的建设,形成一个大的传染病患者的救治体系,要增强救治体系的弹性和韧性,一旦有突发的疫情发生,就能够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第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改造升级建设。我们会认真考虑各个不同省份人口规模等相关的情况,支持每个省(区、市)依托当地高水平的中西医医疗机构,改造升级一到三所重大疫情的救治基地。我们要求这种救治基地要考虑到平时和重大疫情时相结合,平时能够收治危重症患者,重大疫情发生的时候,能够把患者集中进行救治。另外,还会有机结合储备一批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还有方舱医院设施设备等一批应急物资,这些物资平时要保证当地医院正常的需求和使用,有重大疫情发生的时候,要服从国家统一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