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您提到的如何实现目标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前所未有,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同时,危中有机,危去机来,国内疫情基本阻断后,我国经济运行恢复的势头是稳中向好。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到“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就业民生。今年我们发展的首要目标任务,就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重点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对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实行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包括农民工)全覆盖,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就能从总体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强化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发展的重目标、硬任务,重点是加大就业、产业、消费等扶贫力度,要以投资建设带动扶贫脱贫。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的力度,扩大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国家发改委已分批下达了2020年以工代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发改委负责的,去年已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建设的任务,今年要细化落实后续扶持措施,补齐大型安置区配套教育、医疗设施等领域的短板,巩固脱贫成果。 三是强化政策对冲。落实好更加积极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并与就业优先政策、鼓励消费政策、补短板的投资政策、结构性产业政策、差别化区域政策和市场取向的价格政策形成合力,有效地对冲疫情影响。 四是强化内需支撑。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拓展城乡区域大市场。依托14亿人口,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推动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比翼齐飞。投资方面,要用好6000亿预算内投资,3.7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几千亿抗疫特别国债,以及更多的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传统投资和新型投资双双发力。城镇化方面,今年要推动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100个左右的县和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 五是强化企业帮扶。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援企政策,大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援企政策,千方百计帮扶1亿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产复业,夯实保就业、稳增长的微观基础。 六是强化改革开放。落实好不久前颁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两个改革的大文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造成很大影响,一些国家加大了对企业的回流力度。我的问题是,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未来如何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丛亮: 确实像您所说,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围绕着纾解企业的困难、畅通供应链循环、支持产业链的协同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的复工等方面,精准有力地出台了八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目前来看,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企业的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发电量的统计最能说明问题,据行业统计的发电量,3月份同比下降了4.6%,4月份同比增长0.3%,目前5月份前20天同比增长5.2%,比3月份提高了接近10个百分点。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严重受阻,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濒临中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已经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当中,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也必须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地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这也是今年提出来“六保”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在巩固和拓展国内的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将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提升竞争力。 一方面,要全面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的力度,落实已经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用工、房租等各项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出台,而且已经明确很多政策要延续到年底,关键是落实到位,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定生产、渡过难关。围绕着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疏通难点,聚焦龙头企业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业、生产销售和供应,以及大中小企业的整体配套、全面复工达产。有的大企业复工比较快,但小企业没有复工,也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循环,只有大中小协同,才能全面达到复工和复产。同时,要优化供应链的体系,协调国内国际的物流资源,确保铁路、航空、海运等物流大通道畅通。 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要巩固传统的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的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开展数字化的转型行动,鼓励企业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同时要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和增长极。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绝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国际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尽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推动产业运行回到正常轨道,促进经济社会系统实现动态循环、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以上,这些就业机会中有多少是给农民工的?第一季度很多农民工在家没有收入,您是否知道他们损失了多少? 赵辰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