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凝聚,总有一种力量助我们前行,特别是在这个庚子新年。 “蒜苗炒肉,胡萝卜青椒炒肉丝,清炒菜薹,分量十足。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贵州政府和人民!我们被隔离在异乡,心里也是暖暖的。”近日,一篇刊发在湖北《楚天都市报》,名为《武汉母女从日本辗转回国,贵阳隔离期感受到温暖》的文章,在黔鄂两地引起强烈反响。 疫情面前,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用实际行动让武汉游客感受到贵州的真诚与温度。 我们看到,许多可爱可敬的人,在阻击疫情第一线坚守着、战斗着、温暖着,哪里有疫情,他们就冲向哪里。 我们看到,贵州医疗队星夜驰援,爱心物资送达武汉,肠旺面在为热干面加油,暖心的话语正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我们看到,爱的热流温暖了这个冬天,贵州精神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寒冬凛冽,战斗在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场,党员干部坚强的身影给贵州群众带来了信心与力量,这里面饱含着“人民至上”的爱。 这种爱,是舍小爱、为大爱,舍小家、为大家——“战场”上的他们,既有“夫妻档”,还有“父子兵”。 王银与未婚妻万瑶都是民警,一个在遵义赤水,一个在六盘水水城。两人原定于2020年2月2日注册结婚。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毅然决定推迟婚期,返回岗位,抗击疫情。他们说,“爱人很重要,但人民群众更需要守护。” 黔南州公安交管局民警陈永源在高速路口监测,妻子奋战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他俩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电话里,一句加油、一句平安,彼此温暖,携手前行; 福泉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队员张华曦在执勤时,偶遇同样在战“疫”一线的交警父亲,一分钟的相遇,道一声珍重,各自坚守岗位。 ……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贵州大地发生。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坚守。 这种爱,奔跑在医院的隔离病房里——1月21日,经贵州省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检测,确诊贵医附院收治的一名51岁发热患者为我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 患者就在眼前,“白大褂”责无旁贷,贵医附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沈锋全身心投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拼之中。 从21日“奔跑”到29日,沈锋用盐酸阿比多尔、克立芝等抗病毒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直到确诊病例达到解除隔离、治愈出院指标。 但是,沈锋和战友们“奔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在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还有无数个“沈锋”在奔跑着,只为抓住每一寸“生”的光亮。 好消息果然再次传来,贵州治愈的第二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 这种爱,体现在英雄精神的传承里——“哥哥已经7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今年他回家了,我却不能陪他。”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作为183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热门诊之一的湄潭县人民医院,1月27日发出倡议书,杜富佳立即报名参战。 疫情面前,杜富佳说:“我在哥哥身上学到了对岗位的坚守,作为一名护士,我理应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杜富国的弟弟杜富民也是湄潭县家礼医院ICU病房的医生,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他第一时间回到岗位。 “站好岗,就是向哥哥学习的最好方式。”杜富民语气坚定。 这种爱,拼搏在贵阳“小汤山”医院建设中——数十台机械设备马力全开,700多名工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力争早日建成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应急工程项目。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休假中的工程设计、管理人员纷纷主动请战。很多工友正从外地赶回,他们深知,建设等不得、慢不得,在这场竞速赛中,“第一时间”就是最有力的号令,“快点、快点、再快点”,投入战斗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种爱,记录在阻击疫情宣传的第一线——“努力留下真实,全力聚焦战‘疫’。”从铺天盖地的疫情消息,到各级各部门阻击疫情的措施办法;从一张张抗疫前线的感人照片,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现场影像;贵州媒体人或逆行而上、赶赴一线,或坚守岗位、熬夜奋战,现场影像、前沿报道、在线访谈,全面真实地传达了来自身边的感动。 担心吗?当然! 还去前线吗?必须去! 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担当。 …… 一个人的战斗虽然渺小,但一群人的战斗就能书写时代的篇章。当全省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为战胜疫情全力以赴,人们已然看到这座精神丰碑的价值取向,看到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看到团结的力量势不可挡。 千里的逆行 生死的较量 “我是党员,支援湖北,就该我上!” “我是呼吸内科的,我报名!” “我参加过非典救治,我可以!” 1月27日23时,贵州援助湖北医疗队137名队员星夜出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豪迈请战的话语余音未散,没有硝烟的战场步履不停:1月28日凌晨1时飞抵武汉,凌晨3时到达鄂州,成立临时党支部;1月29日,医疗队各小组完成医院分配,进行专业培训;1月30日开始,队员陆续投入鄂州临床一线“战斗”…… 为确保防护安全,减少感染概率,女队员们集体剪发。离开家人时都没有流下眼泪,当剪掉蓄留多年的长发时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发短情长。这群“木兰”心中明了,只要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是的,我们看不清你穿上防护服的脸,但能看到你战斗的模样;我们不知道你是谁,但却知道你为了谁。 鄂州群众自发打出“黔医驰鄂秉大义 仁心援手显真情”的横幅标语,在贵州医疗队湖北驻地旁的大路上,在鄂州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援,第一时间;爱,跨越时空。回首贵州援助湖北医疗队的组建,一个主题格外突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一个路径相当鲜明:集全省医护力量,尽锐出战、责任担当、义不容辞。 逆行湖北的身影,不止是医护人员。 2月1日,由湖北省贵州商会无偿捐助的120吨新鲜蔬菜从贵州黄平装车启运驰援武汉,车上有白菜、豌豆尖、萝卜等。 “贵州和武汉都是我的家乡。”湖北省贵州商会会长刘雨说,疫情发生后,我们在湖北的贵商也想尽一分力,把120吨本来要运往迪拜和港澳地区的新鲜蔬菜筹集起来,支援武汉。 就在同一天晚上,一辆满载25.45吨爱心大白菜的货车,冒着细雨从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蔬菜基地缓缓驶入高速公路,15小时后,货车到达武汉。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一点爱,一盏灯,一线希望,定能点亮战胜病毒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