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终特刊:国际资讯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3
摘要:文科教育的社会贡献超乎想象 在很多外行人眼中,毕业于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求职时不如理工科学生受欢迎,且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有限。英国阿伯丁大学校长伊恩·戴蒙德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包含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文科教育的社会贡献超乎想象

  在很多外行人眼中,毕业于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求职时不如理工科学生受欢迎,且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有限。英国阿伯丁大学校长伊恩·戴蒙德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包含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正确解释人类行为、分析社会功能,以及找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当前世界面临的种种挑战,都离不开这些知识。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安娜·摩洛(Anna Moro)对本报记者表示,人类的沟通力、观察力、同理心等,都是人文学科所培养的技能。与其称这些技能是“软技能”,不如说是“必备技能”。这些技能非常宝贵,但价值却经常被低估。在她看来,人们每天都需要这些技能,它们是能使人们高效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技能,是能帮助人们成功的技能,也是关乎领导力的技能。

  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蕾切尔·安可尼(Rachel A. Ankeny)看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才会对社会进步与变革产生积极作用。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科研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丽莎·吉文(Lisa M. Given)对本报记者表示,一项科技的发展需要多个参与者:设计者、制造者、用户、科研人员、营销者与决策者等。因澳大利亚教育制度中不重视对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培养,常常使部分创新性成果缺乏商业价值,无法得到商业化应用。人文社会科学中关于经济、文化、社会定位等知识都是推动科学创新的关键,是解读科学、把科学推向社会与行业的基础,只有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最终才能引领社会变革。

全球控温刻不容缓

  2018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落幕,近200个国家就下一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细则达成一致。这标志着本届大会完成了对《巴黎气候协定》具体实施规则的制定,该协定曾设定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共同目标。

  联合国气候问题办事处前主任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地缘政治问题虽然非常复杂,但人们关于气候问题具有很强的共识,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果任凭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将给地球带来诸多灾难。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政府管理系讲师费德利卡·吉诺维斯(Federica Genovese)表示,此次会议受到了大量媒体和公众的关注。2018年早些时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发布报告称,目前人类只有约12年的时间窗口可以阻止全球变暖,加大控温力度刻不容缓。

  吉诺维斯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以理智态度处理谈判问题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注重来自民众的反馈。

  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讲师休·亨特(Hugh Hunt)还提出,近年来人们并未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网络技术在全球的兴起并未给减排带来太多积极意义,而且尚有一些国家缺乏内部政治驱动力来采取相关措施,这都给气候控制带来了威胁。他建议,应加大力度,多管齐下,一方面研究地球工程技术,如太阳辐射管理等新兴技术;另一方面加强民众对气候的认知,只有触及民众切身利益,才能推动更广泛群体重视气候问题。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