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青少年沉迷網絡短視頻危害有多大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1
摘要:●現在,一些短視頻平台、直播平台大多存在讓人沉迷的算法●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內置於短視頻應用中,用戶每日首次啟動應用時,系統將進行彈窗提示,引導家長及青少年選

原標題:青少年沉迷網絡短視頻危害有多大

● 現在,一些短視頻平台、直播平台大多存在讓人沉迷的算法

● 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內置於短視頻應用中,用戶每日首次啟動應用時,系統將進行彈窗提示,引導家長及青少年選擇青少年模式。系統還將試點通過地理位置判定、用戶行為分析等技術手段篩選甄別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用戶,並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進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戶使用時段、服務功能、在線時長都會受到限制

● 加強對短視頻平台的監管,完善法律法規,通過完善立法確定網絡平台的責任、內容,增加互聯網平台的違規成本。強化技術監控,對於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短視頻設置自動屏蔽系統

近日,國家網信辦指導組織“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台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這是網絡短視頻領域首次嘗試開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目的在於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及騰訊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稱,20%的青少年“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青少年接近10%。

隨著科技發展,短視頻風靡一時,尤其在青少年中,受眾非常廣泛,但背后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

去年7月,國家網信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廣電總局、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五部門,開展網絡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依法處置一批違法違規網絡短視頻平台。問題包括,“放任傳播低俗、惡搞、荒誕甚至色情、暴力等違法和不良信息,盜用篡改他人版權影視作品,炮制推薦‘標題黨’內容,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違規情節嚴重,社會反映強烈"。

《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原因和表現比較復雜,需要人們予以更多關注和思考。

沉迷短視頻學習滑坡

課間議論去平台打卡

黃萌(化名)的女兒在上海一所大學上學,她告訴記者,由於女兒沉迷手機上的各類短視頻App,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也沒有通過。

“上高中的時候,有幾次半夜趁我們睡覺時打開電腦看視頻,但那時我們在她身邊,這種情況還可控。現在上了大學,就算是節假日回家,也是成天抱著手機,更不用提在學校的時候了。”黃萌說。

在江西一所小學當語文老師的金靜(化名)告訴記者,一味沉迷短視頻對有些孩子的影響的確不小。

“班級測試,要求用某個生字組詞,有的學生直接寫上了包括這個生字的某個知名短視頻平台名稱。課間休息時,也聽到有的學生討論要去某個知名短視頻平台上‘打卡’。”金靜說。

金靜認為,孩子們目前處於學習階段,正是愛模仿和廣泛吸收各類信息的成長時期,一旦沒有獲得有效的引導,容易被短視頻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影響。

“我女兒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了一些生活富裕的同齡人的日常生活片段,有時會向父母抱怨吃穿等日用品不夠檔次。我們只是普通家庭,不可能經常給她買網絡平台上一些網紅使用的名牌。”黃萌說。

黃萌認為,青少年模式不止適用於未成年人,大學生其實也需要。“希望平台能提供更嚴格的管理,對於一些大學生用戶來說,隻要用戶持續使用超過一定時長也能夠自動關閉。"

在北京一家律所工作的蒙浩(化名)告訴記者,他的外甥對短視頻也非常感興趣,常常一刷就是大半天。

“青少年模式也開啟過,但有時父母依然架不住孩子的央求,干脆就把青少年模式給關了讓他玩個夠。”蒙浩說,“如果家長有原則,願意花時間管理好孩子的上網時間,平台是否設置反沉迷系統並不重要。但如果家長的監管職責未到位,再嚴密的反沉迷系統也可能發揮不出作用。哪怕關閉網絡短視頻,青少年還是可能會沉迷於其他東西。"

對於短視頻,青少年也有自己的看法。

高三在校生胡楊(化名)告訴記者,青少年也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總是用大人的想法來要求他們,而是應該尊重青少年。就短視頻這個問題來說,家長的陪伴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讓青少年通過學習能夠明辨是非,這樣就不會因為某些短視頻的內容影響到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短視頻我也看過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我會意識到社會是多元的,也更加珍惜在校園裡學習的時光。也希望成年人能用更加平等的眼光看待我們,適當給予我們一些選擇的權利。”胡楊說。

辨別能力相對較差

觀看視頻容易跟風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現實中,還有的青少年由於盲目模仿短視頻的內容,引發了一些法律糾紛。

陝西律師趙良善就曾經接手過類似案件。他告訴記者,鑒於互聯網領域的新穎性、創意性、快速性,一些青少年沉迷於網絡短視頻。現階段,此類網站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例如表演惡俗、浮夸﹔傳播不健康信息、危險動作﹔出格搞怪、偏激嘲諷、觸碰法律底線等。

“由於青少年的心智尚不成熟,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安全意識薄弱,有些青少年在觀看網絡短視頻的時候容易跟風。例如,模仿高危動作、惡意搞怪等,不僅對自身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也因此造成他人的人身損害。”趙良善說。

趙良善還告訴記者,他近期接手的與短視頻有關的案件大多數圍繞模仿、搞怪、整蠱等方面,大部分案件都通過調解解決。

在趙良善接手的一起案件中,一個孩子看到網絡平台上未成年姐姐用膠帶整蠱妹妹的視頻,就模仿惡搞,導致自己的弟弟摔傷。其摔傷后,家人發現門框上粘有膠帶。

“后來,家長委托我與短視頻平台交涉,所幸弟弟受傷不嚴重。在交涉過程中,短視頻平台及時刪除了有關視頻,並願意賠付所有醫療費,后來家長選擇了和解此事。”趙良善說。

升級防治沉迷技術

落實家長監管職責

據了解,此次上線試運行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內置於短視頻應用中,用戶每日首次啟動應用時,系統將進行彈窗提示,引導家長及青少年選擇“青少年模式”,用戶開通、關閉“青少年模式”均需輸入提前設置的4位數字密碼。系統還將試點通過地理位置判定、用戶行為分析等技術手段篩選甄別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用戶,並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

記者注意到,進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戶使用時段、服務功能、在線時長都會受到限制。例如,每天使用時間不能超過40分鐘﹔晚上10點開始到早上6點之前都無法使用﹔無法開啟直播與同城瀏覽頁面﹔無法進行充值、提現、打賞等一系列操作。

但有的App卸載后重新安裝,就可以恢復正常模式使用,也不再出現彈窗提示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