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乐霜”、“润喉清咽合剂”、“创伤乳膏”、“复方去煤液”等北京各大医院配制药剂,因价格低、疗效好,被消费者追捧为“明星小药”,一些微商看准“商机”,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大量发布广告、倒卖“明星小药”。这一现象引起了北京警方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关注,为维护首都药品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近期,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联合市卫健委、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在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支持下,组织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房山、通州、昌平等分局及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针对网络非法销售医院制剂乱象开展了专项打击整治行动。 行动期间,公安机关与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捣毁非法销售“明星小药”窝点12个,刑事拘留16人,查获涉及全市20家医院的近100种医疗制剂,3600余盒(剂),起获涉案“京医通”、“北京通”等医院就诊卡300余张。 收购就诊卡开药 高价销售牟利 通过网络社交、电商平台销售“明星小药”、串换药品,单价40多元的药品,在网上标价200多元……4月中旬,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接网络销售“明星小药”线索,经缜密侦查,发现西城区北营房一小区内夫妻二人非法经营医院制剂。 4月26日上午,西城公安分局环食药旅中队会同阜外大街派出所,联合行政部门一举捣毁该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现场起获“肤乐霜”、“润喉清咽合剂”、“养血补肾片”、“痤疮洗剂”等医院配制药剂20余种,共计500余盒。 据犯罪嫌疑人孙某供述,为了能够频繁开药、大量囤积,除使用亲戚、朋友的“京医通”就诊卡挂号、开药外,还特意从他人手中收购就诊卡。在非法销售“明星小药”过程中,其妻刘某燕也参与其中,二人分工明确,孙某负责收购就诊卡、挂号、开药;刘某燕负责在网络销售。 经进一步审查,侦查员发现刘某燕的姐姐刘某玲也从事网络销售“明星小药”,且二人频繁串换药品。当日下午,办案民警驱车前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联合河北警方将犯罪嫌疑人刘某玲、刘某明夫妇抓获,现场起获“京医通”等北京各大医院就诊卡170余张以及大量医院配制药剂。目前,该二人已被河北省三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发展下线 购药者成“明星小药”微商 随着打击行动的开展,多名涉嫌非法销售“明星小药”嫌疑人落网,通过调查,一条线索浮出水面:多名涉案人员都认识一名叫“任姐”的药贩子,经“任姐”介绍开始在互联网平合销售北京市各医院自制药剂。对此情况,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一步开展侦查,经调查,民警准确掌握上线“任姐”的身份信息。 4月27日,海淀分局环食药旅中队会同中关村派出所联合行政部门在西城区大栅栏一居民房内抓获犯罪嫌疑人“任姐”,另外一名嫌疑人李某刚同时落网,现场起获各类医院制剂80余种,2000余盒。 “现场查获的药品随意堆放,卫生条件很差,而且长时间储存,药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办案民警介绍。 据嫌疑人任某供述,自2017年以来,其使用亲属就诊卡,频繁前往儿研所、协和、301等医院开取“明星小药”并大量囤积,以网络代购名义加价出售。同时,还发展下线人员并提供货源。目前,任某、李某刚二人已被刑事拘留。 网购“明星小药”隐患大 用药需谨慎 据环食药旅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共有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3400余个,持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院43家,其中有百余种比较畅销。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这些医疗机构制剂属于药品管辖范畴,只能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品是必须到医院由医生诊治后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制剂是医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临床优势和特点为了满足市场不足,适用于本院,由北京市药监局审定的一种产品,因此管理等同于处方药。”首都儿研所副所长、主任医师谷庆隆介绍,“‘肤乐霜’就是我们院的一种制剂,药贩子利用我们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漏洞进行购药、囤药。” 网购“明星小药”来源、质量难以保证。“网售药品储存条件比较差,而且一般制剂的保质期比较短,如果使用过期药品,不仅不会起到治疗效果、延误病情,严重的会损害身体健康”首都儿研所张大夫告诉记者,“提醒广大市民不要盲目听信传言,如果身体不适,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对症用药。” 下一步,北京警方将与行政部门强化协作配合,对非法经营医院制剂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在此提示广大消费者,切勿相信网络药品代购,选择正规医院看病就医,按照医嘱开药、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