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新媒体儿童”来啦 家长应该怎么做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1
摘要:(原标题:“新媒体儿童”来了家长怎样“见招拆招”)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些公共场所,“熊孩子”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打游戏或看视频,音量

  (原标题:“新媒体儿童”来了 家长怎样“见招拆招”)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些公共场所,“熊孩子”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打游戏或看视频,音量很大,家长却视若无睹。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儿童使用新媒体出现了低龄化、娱乐化的倾向。

  一方面,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联网的新媒体设备伴随着新一代儿童成长,一度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新媒体强大的教育功能与人际沟通用途,也使其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利器。

  作为一个00后孩子的母亲,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青文面临同样的困扰:儿童以怎样的方式和频率使用新媒体才是最恰当的?家长又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新媒体?

  带着这些问题,陈青文与团队在上海随机访谈30个3~10岁儿童的家庭,了解儿童的新媒体使用情况、家长对儿童使用新媒体的态度与介入情况,以及儿童对家长介入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8月的核心期刊《新闻记者》上。

  从“电视儿童”到“新媒体儿童”

  作为70后,陈青文坦言自己就是“看电视长大的”,15年前在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读研时,研究的也是当时国内刚刚兴起的儿童频道。她说,从“电视儿童”到“新媒体儿童”,其转变速度甚至快于一代人成长的速度。而这种转变给家长带来一种困扰:难以参照自身经验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新媒体。

  或许有人会问,更上一辈人的年代也没有电视,他们如何教养下一代?

  “因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但是没有经过学习与引导,儿童很可能只是把新媒体当作电视或游戏机。”陈青文解释,同时,新媒体无处不在、内容上又无所不包,这与传统的电视等媒体很不一样,家里可以不放电视,但不能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在现代都市,“便携式”与“永久在线”已成为人们使用新媒体的共通点。

  陈青文觉得,从家长提供给孩子新媒体设备的那一刻开始,“新媒体儿童”就诞生了。

  在30个被访谈的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另外的三分之二与父母共用,其中许多父母会将自己淘汰不用的新媒体设备留给孩子使用。在用途上,多数儿童用来玩游戏,其次是看视频,第三才是学校指定的作业。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孩子使用时间较长,尤其在周末,几乎都超过一天两个小时。在趋势上,幼儿园组已有不少孩子长时间使用新媒体,随着年龄增长使用时间有加长倾向。此外,比起小学组,幼儿园组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的比例更高,这说明新媒体使用呈现低龄化。

  今年3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57.7%)。报告称,这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扩大、移动流量资费下降的直接表现,也与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应用需求大密切相关。

  别让机器取代家长陪伴

  研究团队在访谈中发现,孩子们使用新媒体多是由于缺乏陪伴,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由于父母忙碌且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孩子只好转向手机与平板电脑;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孩子选择新媒体。

  有些父母甚至主动选择用新媒体代替自己来陪伴孩子。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常看到幼儿一边吃饭一边看视频,也许只为让父母能够“好好吃一顿饭”。“她用这个比较乖,也不去吵,只要她不吵就行。”一位妈妈说。

  访谈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对于找朋友玩,越来越多孩子更愿意选择新媒体;且孩子年龄越大,对自己的新媒体使用时间似乎越不满足。小学组的受访者多数觉得自己的使用时间不足,一名女孩觉得一天两个小时也不够。

  “当父母用新媒体代替自己陪伴孩子时,实际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巨大的。”陈青文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更有可能依赖新媒体,这时即使父母想要陪伴他们,他们也可能持续沉浸在与机器的交流之中难以自拔。当机器取代人类陪伴儿童之后,即使人回来了,儿童与机器的关系已经牢不可破了。”

  陈青文结合专家意见与个人经验,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如果你想要管控未成年子女使用新媒体,尽量不要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设备,只借给他用,也就是说给孩子使用权,而家长保有管控权,至于管控与隐私之间的拿捏,就需要智慧了”。

  她还表示,虽然目前的学术研究对何时开始管控孩子使用新媒体没有定论,但她觉得,下定决心要管控孩子的父母要尽早采取行动。“很早就让他知道家长要管,会比突然要管好得多”。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可以玩电脑,而我不行?

  在这场“设备争夺战”中,“孩子哭家长吼”是常见的场景。研究团队发现,多数孩子的招数是哭闹和“赖”,能玩多久就玩多久,直到家长把设备收走。

  有意思的是,在“家长对孩子使用新媒体是否担忧”这个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呈现两极化:有17位表示担忧,13位表示不担忧,要么非常支持,要么非常反对。

  访谈中,有的家长认为“这是趋势”“这个东西早晚要接受”,因而完全不担忧。一位妈妈表示:“谁家都有,反正就是不能落后嘛;她不懂的话就感觉是跟在人家后面,跟不上一样。”

  而持相反意见的家长态度也很明确,他们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怕孩子沉迷;二是担心对视力的危害;三是担心暴力等不当内容造成负面影响。

  陈青文认为,这样“两个极端”的态度使得家长管教孩子的工作陷入困境。“为什么他可以我不行,这是小孩的常问句。例如孩子会说,同学回家都可以用电脑为什么我不行?”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风格的变化。“‘权威教养’已经不容易行得通,过去父母可以回答不行就是不行,但现在很可能换来一顿哭闹并持续要求,毕竟小孩的精力比我们好太多了”。

  研究团队还发现,和电视时代一样,家长介入子女使用新媒体的方式以“限制”为主,且时间限制多于内容限制。

  访谈中的多数家长仅知道孩子在玩游戏或看视频,却不知道孩子具体玩什么游戏或看什么视频。有学术研究认为,限制型的指导策略不但不能有效协助解决儿童上网可能遇见的问题,还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质量下降或是冲突频生。

  对于孩子的不受管教,无论是哭闹、发脾气或是耍赖,受访的家长表示:“让她哭”“不理她”或是“吼他”,也有家长会耐心讲道理,但孩子不听还是会进入吼骂的轮回。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