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14岁男孩13万打赏女主播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30
摘要:共青团中央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36:00 未成年人”打赏”事件频发 网络直播究竟有何吸引力? 12月26日,由团中央权益部指导、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六集纪录专题片《呵护明天》第二季,第一期便讲述了14岁未成年男孩13万打赏女主播的故

14岁男孩13万打赏女主播

共青团中央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36:00

未成年人”打赏”事件频发 网络直播究竟有何吸引力?

12月26日,由团中央权益部指导、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六集纪录专题片《呵护明天》第二季,第一期便讲述了14岁未成年男孩13万打赏女主播的故事。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网络主播的事件频发,为何主播对未成年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节目中专家分析:一些主播通过暧昧的语言,挑逗的动作等,吸引观看者对网络直播上瘾。

当然直播平台的隐形诱导更是助力一把,包括:“踢”走不刷礼物的用户,或者制造刷礼物的“竞赛”。为了拉拢这些未成年“金主”,主播们还会使用各种手段,使得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出现无节制地疯狂打赏。尚未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未成年人出手阔绰,但家长要想追回孩子的付款,却非常困难!

14岁未成年人13万巨额打赏网络主播,应该谁来买单?

根据相关法律,打赏网络主播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要经过家长同意或追认才被认定有效,但是如何有力证明打赏网络主播的行为是未成年人自主进行,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部分未成年人在打赏网络主播后,私自将打赏记录删除,使得家长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网络直播无原罪,对于自控力和认知能力欠缺的未成年人,打赏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此类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该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应如何规范?纪录片《呵护明天》通过案例报道指出,直播打赏乱象丛生的背后体现出行业监管还不完善,平台未设置玩家实名注册,部分主播诱导打赏现象频发,对未成年人的身份审核也极为欠缺。

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首次明确了行业监管中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等各自的责任,并要求落实用户实名制度、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等。直播平台作为最直接的主体,也在不断完善网络监督的职能。而在监管部门无法一一监督到位时,未成年人更需要家长的教育引导,从而走出网络打赏的泥淖!

第39期 | 团吉林省委供稿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