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市二院手术室相对比较忙碌,择期手术就有50台,大家都跟往常一样,忙碌而又认真地负责着自己的工作。手术一多,麻醉苏醒间就更加忙碌。由于场地的限制,麻醉苏醒间病床还不够多,手术多的时候,基本上一整天,里面都是满满的等待复苏的患者。 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个全麻下行疝气手术的小女孩刚刚苏醒,在陌生环境下的恐慌,父母不在身边的无助,再加上术后的一些不适,让她失声痛哭。负责今天麻醉复苏工作的李凌燕医生,将她抱在怀里,就像哄自己孩子一样哄着她。小女孩仿佛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渐渐地平复了自己的心情。等她生命体征平稳,李凌燕医生将她送到她父母的面前,一起送她回到了病房。 也许麻醉苏醒间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病人苏醒的地方,是两台手术衔接的一个中间环节。大家不知道的是,围术期麻醉风险最大的地方就是诱导期和苏醒期。如果说一台手术是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联合作战,那么手术结束后,大多数患者需要待在术后麻醉复苏室等待苏醒。于是,术后麻醉复苏室就成了麻醉医生的另一个战场。“麻”倒容易,唤醒往往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危象,喉痉挛、返流误吸、苏醒延迟……每一种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正是有了麻醉医生们专业负责的复苏,有了麻醉护士精心细致的护理,患者才能在下了手术台后,平稳安全地返回病房,回到家人的身边。 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治愈患者身体上的疾患,更多的是帮助患者度过就医的这段历程和安慰患者受到创伤的心。(周敏 张茜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