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在線課程不斷興起,很多高校引入慕課,在各大學習平台開設網絡課程,大學生可以自由選課。然而,在線課程教學興盛的同時,高校付費刷課之風也逐漸盛行,甚至形成了灰色產業鏈,有人竟利用門類豐富的網課做起了刷課生意,在不少大學生相關QQ群裡刷屏。刷課代理稱,隻需提供在線課程的賬號和密碼,便能享受從上課到考試一條龍服務,“輕鬆”拿到高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來自高校和社會的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逾1100萬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新型課程的興起,帶來了學習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方面的變革,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它打破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擴大了受益面,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既能夠增強教學吸引力,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在線課程的快速發展,對高校的教學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泛濫的刷課不僅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制造了不公平,也消解了在線課程發展的積極意義。加強對在線課程的規范管理,跟上在線課程發展的腳步勢在必行,否則教學質量就無從保証。 防止刷課行為,應該從技術層面堵住漏洞,加強監測與監管,而不是隻教不管。應該通過強化技術手段,對在線課程的播放速度以及IP來源等進行檢測,通過人臉識別登錄等人工智能手段杜絕刷課行為。雖然是網絡課程,但應當要求學生參加現場考試,嚴格審核學生身份,從而減少網課代考和作弊的可能。如果找人刷課,沒有學到真知識就無法通過考試、獲得學分,自然能夠倒逼學生認真對待網絡課程。 從技術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防刷課代考與在傳統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課堂考勤一樣,本質上都屬於治標之策。不管是刷課還是逃課,既與部分大學生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有關,也與這些課程失去吸引力,無法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有關。尤其是在信息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方式日漸多元,教師的教學權威被打破,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給學生上課,而無法為學生提供有質量的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必然難以得到認同。 強化技術手段、加強教學管理,能留住學生的人,卻留不住學生的心。刷課行為泛濫,也提醒高校在推動在線課程、強化教學管理的同時,要通過推進職稱評定等人才評價方式的改革,引導廣大教師投入教學,打造一批真正優質的“金課”。(楊三喜) (責編:實習生(黃鈺霖)、熊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