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券时报记者收到了一份由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华晨雷诺”)多位员工起草的致法国雷诺管理层、华晨集团领导以及华晨雷诺董事的投诉书。与此同时,一封名为《针对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销售系统负责人渎职事宜的投诉信》的举报信也落入了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下称“辽宁省纪委”)的案头。 两封举报信,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华晨雷诺的法方高层,也让这家自成立以来就鲜少发声的新晋合资公司重新走进了公众视野。根据华晨雷诺员工向辽宁省纪委提交的举报信显示,合资公司CEO欧阳杰、副总裁董晨睿等法方高层,违反公司流程,存在渎职现象,损害了合资公司的利益。 自上世纪5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破土萌芽以来,似乎没有哪一家汽车公司的员工实名举报过CEO。华晨雷诺员工“大义灭亲”的举动,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不久前,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多方联络,终于在辽宁省沈阳市见到了上书举报的员工代表。华晨雷诺项目高级经理汤强(化名)告诉记者,1991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了华晨金杯,即原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迄今为止为金杯品牌服务了28年,基本参与了所有金杯主力车型的开发工作。 据他透露,华晨金杯1元“卖身”后,公司好似换了人间,多位持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元老级员工被无故裁撤。“2018年6月,华晨雷诺成立半年之际,法方高层就召开会议宣称,未来2~3年将清除原华晨体系的员工。但是他们找不到正当理由进行裁员,因此以部分员工不符合‘观察期协议’为由,将员工退回集团,但事实上这个协议员工并不知情,也没有写在劳动合同中”,汤强说。 汤强告诉记者,和他一样被划入首批裁员名单的员工共有40余人。 6月17日、6月25日,记者向华晨雷诺副总裁董晨睿的邮箱先后发送了两封采访函,对方收到后委托华晨雷诺品牌部对削减经销商、销量下滑等问题进行了回应。董晨睿本人也通过邮件对员工所举报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他表示,合资公司成立以来,在优化体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员工,员工举报的信息纯属无中生有。他会将这些信息交由法务部门处理。截至发稿前,记者尚未收到来自华晨雷诺法务部门的最新回应。 “不走寻常路”的裁员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上涌现了不少新合资公司,如江淮大众、长城宝马、众泰福特等,这些合资公司的涌现,掀起了一阵阵合资热。然而,华晨雷诺的诞生却有些特别,它是近期中外“合资潮”中第一个商用车合资的案例。 2017年7月5日,华晨中国(01114.HK)公告称,已于2017年7月4日与雷诺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雷诺集团同意收购华晨中国资产。华晨中国将向雷诺出售华晨金杯49%的股本权益,现金代价为人民币1.0元。 股份变更完成后,华晨金杯将进行重组,华晨方面将拥有华晨金杯51%股权,雷诺将拥有49%股权,双方将按股份比例共同完成增加华晨金杯注册资本共15亿元。同年12月5日,雷诺集团与华晨中国以闪电速度正式确定签署合同组建合资公司,即华晨雷诺。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近乎是一次“抱团取暖”般的合作,一方面,金杯作为老牌的轻型商用车企业代表,在与丰田汽车技术合作结束后,逐渐陷入低迷状态,产品迭代缓慢,技术升级面临着困难;另一方面,从1900年起生产轻型商用车的雷诺集团并没有成功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反而日渐被边缘化。因此两方的合作,无疑是利好的。 然而,众望所归的“抱团取暖”似乎并未生效,合资仅一年时间内,华晨雷诺便陷入了“裁员风波”。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全球汽车销量在经历10年的增长后开始放缓,很多汽车厂商都在通过裁员的方式来应对销量下滑。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短短6个月内,全球主流汽车厂商已宣布裁员至少4.2万个职位。 虽然裁员已成业内普遍现象,但这一切对于合资仅一年多时间的华晨雷诺而言,仍然来得太快了。据华晨雷诺首批被纳入裁员名单的员工代表透露,公司启动裁员计划是从2018年4月份开始的,8、9月份正式定下名单,10月份陆续开始同员工谈话。“这意味着,基本上从合资公司挂牌后,裁员的进展就已经在同步展开了”,汤强告诉记者。 然而最令员工无法接受的是,华晨雷诺并未像其他汽车厂商一般采取主动赔偿的方式进行裁员,而是以员工不符合“观察期协议”为由,试图以“软裁员”的方式将员工退回华晨集团。 “公司在裁员的时候没有设置统一的标准,而是分派了40个名额,由部门领导决定,这一点令部分绩效表现良好却无故被裁的员工感到非常气愤”,汤强告诉记者,正常裁员都是依法领赔偿,但现在华晨雷诺想把员工丢回华晨集团,而华晨集团给予大家的反馈是:如需回到原集团,需要重新走招聘流程。这意味着合资公司既想裁员又不想正常赔偿,在和集团之间“踢皮球”。 “从2019年1月起,采购系统已有员工陆续被停职,公司停掉了大家的邮箱,收回了工作电脑,被通知放假回家”,汤强说,就这样,40余名员工一夜之间变成了照发薪资的“无业人员”。 记者了解到,在此期间,这40余名员工一直在向华晨集团领导层、工会反馈,要求即便被裁也需要获得合理赔偿。汤强告诉记者,公司通过这种“软裁员”的方式逼走了不少员工。据悉,截至记者发稿,已有部分员工成功争取到了合法赔偿,正在办理手续。 下滑的业绩 在汤强看来,合资公司的各项流程之所以如此混乱,有很多历史原因,这些是在合资之初埋下的种子。 公开资料显示,华颂品牌成立于2014年,是与华晨集团既有的自主品牌中华、金杯并列的品牌。主打车型为MPV 华颂7。据悉,华晨为了推出这个子品牌,在研发上投入了近27亿元。然而,重金投入的华颂7却并未在市场上“砸出响”。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华颂7的销量分别为6898辆、4514辆、4067辆、1069辆。 销量不见起色,产量却不敢“怠慢”,据华晨雷诺区域销售经理高天(化名)告诉记者,当初这个项目耗费了政府不少钱,为了不暴露项目失败,公司坚持生产华颂7,卖不出去的车就放在华晨大连专用车厂。就这样,导致了华颂的坑越来越大,也间接拖累了华晨集团旗下的其他自主品牌,尤其是金杯品牌。 据了解,2018年华晨雷诺售出4.3万辆轻型客车及MPV,较2017年售出6.10万辆减少29.5%。其中,海狮轻型客车占3.89万辆,较之于2017年的5.22万辆减少25.5%,阁瑞斯轻型客车较之于2017年的4745辆下跌36.6%至3007辆。 对于销量的下滑,华晨雷诺品牌部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汽车市场大环境来讲,2018年总体市场情况不佳,具体到窄体轻客市场则因为政策法规等因素影响,据终端数据统计整体下滑超20%。 华晨雷诺公关部:把质量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华晨雷诺成立之初,有媒体报道称:“华晨雷诺是一家特殊的合资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中外方相互制衡的合资车企,在核心部门中,每个部门只有一位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