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别开生面说《归唐》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6
摘要:《归唐》剧情简介 唐朝,中国历史上一座辉煌的高峰,不但为我们打通了连接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也同样睁开了中华民族眺望海洋的童年目光,让长安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让大唐成为永久难忘的记忆。 中国梦想的种子,在那时就已经深深播撒! 农民起义军领袖窦

别开生面说《归唐》

《归唐》剧情简介

唐朝,中国历史上一座辉煌的高峰,不但为我们打通了连接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也同样睁开了中华民族眺望海洋的童年目光,让长安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让大唐成为永久难忘的记忆。

中国梦想的种子,在那时就已经深深播撒!

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起兵反隋,定都洺州,建立大夏国。后兵败被杀,其子窦元杰逃离中原,在海上蓬洲岛自立为王。

别开生面说《归唐》

别开生面说《归唐》

2018年末,由永年西调研究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归唐》在邯郸大剧院上演。剧终,1200人的观众席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别开生面说《归唐》

小剧团关照大主题

初看,该剧似有当今海峡两岸呼唤统一的含义。回溯几千年的华夏历史,英雄辈出风起云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朝代更迭在分分合合中,始终遵循着合则兴,分则衰、分则亡的社会自然法则前行着。一个个经典的历史过往不胜枚举。《归唐》将中华民族无论何时何地都须臾不可分割的主题,明确无误地昭告于世,功莫大焉。一个区县级基层小剧团,用一部传统戏剧做载体,高扬的是民族统一的浩然正气;唱响的是华夏融合的朗朗主旋。单从立意和站位层面讲,这个小剧团又是多么的大!

别开生面说《归唐》

稀有剧种的旋律之美

永年西调属板腔体,源于山西上党梆子。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剧种的独一性使之成为“天下第一团”;西调唱腔旋律独特、结构完整、富于变化;特别是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很适合表现高亢、激昂的感情和活泼欢快的情绪。

戏曲唱腔的好听、美,是一个剧种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没有“之一”。西调唱腔时而大气磅礴,时而委婉温润;一段“二慢板”能把你的乡愁从心窝子深处勾出来;一段“长皮”大过门能让你激动得泪流满面;一句紧打慢唱的“垛子板”能够让你扎心钻肺……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看戏,图的不就是这个么?

这次演出,观众还惊奇地发现:一个阵容庞大的中西管弦乐队铺满了大剧院乐池,演奏员约有四、五十人之多。乐队为一部戏现场伴奏,本应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人吃饭需要用碗筷一样。但遗憾的是,这几年的戏曲舞台上几乎看不到了。西调《归唐》以回归戏曲本真的真诚之举,把乐队请进了乐池,让观众既饱了眼福,又饱了耳福。

别开生面说《归唐》

全体演员的倾情演绎

西调《归唐》演出中,演员的敬业与真诚让人感动——当文成公主带着对大唐长安的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父亲李世民时,饰演文成公主的演员,是带着成串成串的泪水一步步走下舞台的;当安平躺在窦元杰怀里即将闭上眼睛死去时,饰演丈夫的演员,分明怀抱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而非演员啊!特别是主演——饰演安平的韩俊娟,以其娴熟的演技、珠圆玉润的扎实唱功,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看多了真戏假作的我们,偶然看了一次真戏真做,让人久久不能释怀!这些演员身上,或许就带着永年人的淳朴和善良,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着每一段唱腔;字字珠玑地传递着每一句台词;竭尽全力地诠释着每一个人物。使多年未见的传统戏曲之美,集《归唐》于一身而展现之!美了,美得美轮美奂;美得让人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别开生面说《归唐》

主创团队的艺术实力与执着

编剧徐扶民是我省著名剧作家中的佼佼者。纵观其三十年的戏剧创作之路,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发轫期。特别是他近十年的作品,几乎每部戏都在关照民族历史或现实生活亟待需要回答的问题。如表现民族精神的平调剧《大喇叭》(该剧先后获得“田汉文学剧本奖”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表现时代精神的豫剧《桃花山上桃花开》、表现知识分子为国分忧的豫剧《天绿》(该剧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等。徐扶民,一个扎根基层的剧作家(他现任永年区文化馆馆长、区文联主席),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自觉,通过作品表达的无一不是家国情怀;而只有建立在国家和民族情怀之中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导演张秀元先生年至耄耋,宝刀不老;他是中国戏剧界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六十多年的从艺经历,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乳汁彻底将他浸润。在他导演的所有剧作中,作品的精彩、精湛与经典,无不处处闪耀着中国戏剧的传统之美。同时他又以老骥伏枥之壮心,用革故鼎新的艺术勇气书写着时代的典雅与时尚。他的戏剧代表作主要有:评剧《胡风汉月》《梦断萧蔷》、晋剧《梳妆楼》、平调《大喇叭》等等。作品曾获曹禺新剧目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等。

作曲刘振山是一位永年本土作曲家、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他十五岁从西调的童子功练起,见证了西调从“文革”期间的“被移植”,到上世纪末的衰微又渐渐兴起;再到收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又到永年西调研究院挂起新牌子后的浴火重生。怀着对家乡戏曲艺术入至骨髓的挚爱,刘振山将大半生沉淀下来的对西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