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重庆今年已破获电信网络诈骗1.2万余起,止付冻结2.4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0
摘要:2019年以来,重庆市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4亿元,向被骗市民返还被骗资金1500余万元。

我这么聪明,也了解不少骗术

怎么会上骗子的当?

这几组数据辣你的眼

2019年以来

全市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

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

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4亿元

向被骗市民返还被骗资金1500余万元

骗子都已经这么“勤奋”了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警惕起来呢

据悉,重庆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市通管局、移动、电信、联通、铁塔等营运商及各大银行,拦截诈骗恶意呼叫2.2亿次,关停语音专线2400余条;银行累计止付冻结资金15.6亿元;以案释法,曝光骗术,普发防骗短信10亿条;先后6次跨国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500余名。

重庆警方发布10大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警情提示

为提高广大市民防骗能力,重庆市反诈中心梳理了今年以来高发多发的10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教你怎么捂紧钱袋:

TOP1:民族资产冻结诈骗

作案手法:共同特点是不法分子伪造国家部委印章、证件、公文,冒充中央领导,编造“民族大业”“菜篮子工程”“国防预备役部队”“精准扶贫”“养老帮扶”“慈善富民”等虚假项目,物色代理人通过微信群等现代通信、金融工具发展人员,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报名费等费用就能获利数十万、数百万元,甚至谎称可以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授予“司令”、“军长”、“师长”等职务,还可终身领取工资等,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组织,不要受骗上当;按法律规定,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相关信息,或者组建相关微信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进京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TOP2:贷款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息、免担保虚假贷款信息,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手续费、税款、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款,或骗取受害人的账户、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

警方提醒:贷款前,要先了解贷款相关规定,不要被“低息”“不看征信”等字眼诱惑,落入圈套。遇到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转账验证还款能力的,一定是骗子。贷款要到正规贷款平台申请。

TOP3:注销网贷账户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谎称按照国家整治“校园贷”的相关要求,为大学生注销网贷账号,若不注销会影响到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诱骗学生注册各类贷款APP,接着要求将贷款额度全部提现转账到犯罪分子指定账户,直至学生醒悟被骗。

警方提醒:不轻信陌生电话,向老师或学校咨询了解相关政策。通过加QQ等第三方社交账号沟通的大多数是骗局,贷款请通过官方电话或官方APP咨询。称需要将钱转入指定账号都是骗局。

TOP4:购物诈骗

作案手法: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3.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警方提醒:网上购物要选择正规网站和信誉度较高的店家,不要脱离购物平台直接给对方汇款。

TOP5:刷网评信誉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网店购卖商品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款。

警方提醒:网络刷单基本是骗局。对于口头承诺支付报酬的招聘类,涉及垫付资金的一定要多加核实,谨慎参与。

TOP6:盗取虚假身份诈骗

作案手法:1.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犯罪分子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冒充受害人的上级领导等身份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等,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遇到熟人发来信息,涉及转账的。一要观察聊天软件是否有异常提醒(如:对方登陆端口异常、登陆地常等),二要使用多方确认,可通过拨打电话或见面的形式加以确认。

TOP7:冒充公检法等诈骗

作案手法:1.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2.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配合调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诈骗。

4.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广电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有线电视欠费为由,然后冒充公检法介入,称受害人名下的通讯工具被用于贩毒、洗钱等犯罪,要求将资金转到指定账户,继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遇到类似政府部门或企业电话时,要通过第三方渠道进行核实,通过电话让转钱的都是骗子。

TOP8:提供虚假服务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电杆广告、互联网、短信群发等方式发布复制手机卡、提供考题、私家侦探、办理证件、房屋租赁、调查追债、删除网贴等虚假服务信息,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便以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对所提供的服务多加核实,不要被一时利益所蒙蔽,转款时需谨慎。

TOP9:返利诈骗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