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在由巨丰财经、清泉研究院、网易财经、CBGG金砖智库联合主办的大型经济论坛——“中国经济报告·5G:改变世界的力量”上,北京华胜天成(600410)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魏璟、巨丰投顾总监郭一鸣、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天风证券通讯行业首席分析师唐海清、中阅资本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北纬科技董秘黄潇等参加会议,围绕5G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深入讨论。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魏璟先生主要从运营商的角度,解释了5G所带来的改变。 魏璟先生表示,在5G的发展过程中,要关注政府的牵引作用,能够快速进行网络规划和建设。其次,要重视网络重塑,5G不仅仅是接入,整个网络发展会云化,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 最后还要关注生态和5G人才。魏璟先生强调,5G理论上是一个网络,更多的应用是来自于IT服务。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我今天讲一下5G应用场景的事情,也是属于抛砖引玉。 5G代表未来,未来很多不确定性,未来很多想象空间,我们搞投资就是需要不确定性,今天试图把5G的技术优势以及5G优势出现的苗头跟大家做一个探讨,我相信是一个市场的力量。你把一个平台放在那边,市场就会把很多应用做出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这样,3G发展是这样,刚开始做新闻的新浪、网易,然后是BAT(百度、阿里、腾讯),最后是TMD(头条、美团、滴滴),下一波是什么?相信肯定会有下一波的企业出来。我今天不试图去确认这个应用场景肯定会出来,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个出来的原因是因为技术平台。 前面讲技术优势,后面讲一下技术延伸出来的沿用场景和技术标准制定相关的应用环境。当5G的技术标准在制定过程当中就把应用场景包含在里面,那就意味着这些技术优势在下面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我们经常讲“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移动互联网给大家每日生活带来方便性,三个应用解决衣食住行,支付宝、滴滴、大众点评,还有网易新闻。5G改变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这些东西基本会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营模式,不是你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改变?语音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全连接的时代,我今天讲的很多观点可以认为从运营商的观点去看这些事情,运营商建立这个平台,连接产业链和市场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左右都比较全一点。 第一,发展模式。以行业应用和政府的示范标杆应用为出发点,有5G需求为应用牵引,快速网络规划和建设的能力。我们还是要关注政府的牵引作用,你如果要改变社会肯定介入到社会的运营,社会的运营谁主导?政府主导。你会看到很多的应用首先是用在政府。 第二,网络的重塑。不要把5G看作光是接入,整个网络的发展会云化,整个网络的发展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所有4G、5G、WiFi会协同,不要把5G作为替代4G去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有一个混合发展。 第三,生态。 第四,5G人才。5G理论上是一个网络,更多的应用是来自于IT服务,运营商为什么现在逐步在做ICT?因为技术的发展。 5G的特点:更快、更广、更优、更准。峰值的速率可以提高20倍,用户的速率可以提高10倍,时延提高10倍,移动性提高1.5倍,区域的容量100倍,连接密度100倍,频谱效率3倍,网络的能效100倍。某一项技术比前一项技术10倍,基本可以认为是颠覆性的,有很多技术突破在里面,这些技术验证了5G是非常重要的颠覆性的技术。 从标准的角度来讲应用场景,有三个标准,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物联)和URLLC(高可靠低时延连续),最成熟的是eMBB,比现在的4G访问速度更快、容量更高、宽带更高,将来4K、8K的视频应用可以上去,现在大家去看抖音图象质量相对来讲不是太好,将来会非常清晰,高清晰的都会上,这是高带宽带来的应用。万物互联,连接数很重要,万物互联不是手机要成本低、连接量大、功耗小,每一点都需要考虑,专门有协议去做这个东西。最后是大集成,高可靠、低时延,很多人更多谈这一点,大家想到最多的应用是什么?智能驾驶。智能驾驶需要低时延,反应要快。它的人工智能都是靠模拟视觉去做,它需要大数据,它的一帧帧数据要快速处理,必须要有低时延、边缘计算,不可能把所有的数据放在云端,一定放在边缘上,不能把一个5G的低时延功耗放在骨干网上去处理。现在有广告在讲,5G通好了以后,欧洲、中国、美国开会可以同步,这个同步的概念是错误的,这个同步在跨大洋的时延肯定是很大的,太平洋(601099)的时延是省不掉的。如果人工智能的处理中心放在上海,而你的车子在北京开,大家可以想想从北京到上海网络的时延几十毫秒一定是会有的,省不掉的,如果处理放在五环每过十公里有一个计算点,这个时延就可以把5G的时延优势发挥出来。一定把5G和边缘计算放在一起,这个框架决定了标准制定过程中应用的三个场景。第一个应用的5G最成熟的应用是eMMC,标准和发展当中投入产出问题,包括频谱问题。 5G协议的进展情况,我不把技术展开,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NSA混合组网,SA纯5G网,所谓混合组网把5G、4G的点放在一起,有点像WiFi热点,某一些应用场景上我就用5G覆盖,但是5G和4G之间会有无缝连接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看到芯片涉及到SA芯片和NSA芯片会不会双模终端,三家运营商都决定用SA,但是SA的建成投入会非常大,5G要做到基本的标准网络基站就需要在4G的基站上翻倍。比如在上海现在上海电信4G网络1.2万个基站,做到5G必须做到2.4万个以上基站。初始一定按照NSA去做,很多场景也好,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和协议成熟的过程。 从芯片到商用终端,很多时候网络侧的设备都好了,但是终端没出来,又涉及到芯片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NSA手机发布是在19年Q1,SA手机测试发布在Q2,这种情况下终端不成熟整个应用就会往后走。真正全球的5G商用从2020年开始,设备厂商也没几家,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基本就这几家。 刚才从技术层面上把应用场景跟大家做了一个汇报,根据这些标准的成熟度和标准制定过程当中的应用场景再跟大家展开,运营商在运营场景上做的一些尝试和合作,在现阶段是怎么做的,下一阶段怎么做,再下一阶段怎么做,都跟网络的部署相关。现阶段初期的业务特征就是eMBB成熟的前提下,个人超高清的,Cloud VR、个人云桌面、车内娱乐信息、无线视频监控、室内位置,5G的频率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地方,这里不展开。5G可以使下一代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持续将计算存储能力迁移到云端,使能个人云桌面和车内信息娱乐。下一阶段一定会看到智能驾驶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