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的5G确定性网络发展战略以培养新一代的ICT人才和加深与各垂直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并重。 一方面,在5G时代,网元层TSN、异构计算、容器等大量新技术涌现,网络架构更加复杂;管理层的模型驱动推动AI、Cloud Native技术不断演进;应用层面的大数据、AI和安全技术等也在迭代。而这些技术都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中国联通不仅需要主动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学会等多方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快速培养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还需要借助第三方的人才平台,将这些外部的数字化专业人才转变为内部的数字化人才,同时利用已有的面向垂直行业的项目,进一步培养新一代面向5G确定性网络的ICT人才。 另一方面,为提升电信产业的协作效率,提供面向5G确定性网络的确定性协作框架也是5G确定性网络网络快速落地的关键。在垂直行业中,中国联通需要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聚焦在价值创造上,提供基于代码的、有清晰南北向的、有清晰API的行业协作,以构建良好的产业分工,做大5G确定性网络产业。 乘“新基建”东风,加快构建“5G+”新经济形态 在“新基建”为我国5G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之际,“5G+”新经济形态正在加速构建。 首先,需要提前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统筹指导和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与4G网络的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县城和乡镇的连续覆盖以及农村热点区域的有效覆盖。 其次,需要把握“新基建”的东风,加强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VR/AR方面的投入,为中国联通品牌赋能,增进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和感知。 最后,构建5G时代的运营商网络自动化的核心能力,实现网络配置管理的自动化、业务编排的自动化、运维诊断的自动化;根据5G确定性网络的不同场景来构建不同的自动化运维体系,节省运营费用,提高运营效率。 5G强调的是整体连接,而5G确定性网络强调的是差异化。在保障整体连接的同时,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来保障各行业用户的网络差异化。 一方面,运营商需要提供用户友好的统一运营平台,在提供异构的硬件平台来适应不同应用的同时,简化各行业用户上线应用、编排应用、管理应用的难度;提供一点上线、全网开通的能力,进而形成全网全行业全方位的连接。 另一方面,需要完成运营商内部外部协作上的改变,优化当前合作的生态模式。运营商内部需要跨部门协调一致地运营,按照统一流程持续优化;运营商外部需要与垂直行业、设备提供商、行业服务提供商深度合作,明确垂直行业对5G确定性网络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和服务体系要求,打造“云网边端业”的协同体系,有效整合人才、技术、伙伴、业务等资源;并在改变优化内外部协作的基础上,构建5G确定性网络下不同行业客户的合作新模式。 |